(一)
辫子是吕梁山花子村一户农家的闺女,因家里贫穷,她没上几天学,便辍学了。
平时帮着父母干干农活,做做针线,维持生活。辫子做的针线特别别致,方圆十里都很有名。
她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哥哥,那是他家唯一的指望。
辫子十七了还没许了人家,母亲想着等她十八岁的时候便给她说个人嫁了罢。
可辫子心里有数,她有一个彼此相好的人,正是隔壁二平家亲戚,只是一时没和父母提起,就慢慢耽搁了,加之父母是想把她说给邻村的人,她也就渐渐断了对那人的念想了。
那日早晨,二平让辫子帮自家娃缝个肚兜,她便一大早和母亲知会了一声去了隔壁。
母亲应了一声,想着今天还得下地,早早就扛着锄头去了地里。
快到自家地里的时候,路上碰到了正赶着牛车回家的老李头。
老李头一见辫子她妈就说:“刚瞧见你闺女朝你家地里那个方向过去,没走多远,怎么今儿你也去了”?
这辫子母亲听完纳闷了半天说到:“我闺女没来地,这会子在二平家做针线了,怎么就能这么快跑来地里?你肯定眼花错看了”。
可老李头仍旧固执地说道:“那就是你闺女,你闺女那长辫子可好认了”!
她觉得很是奇怪,慌忙跑去自家那块地里瞅了半天,可哪有什么人影!
别说人影了,鬼影都没半个……
她耕完地回去问辫子:“你今天去地里啦,老李头说瞅见你了”?
辫子说没有去,一直在二平家待着来着。
辫子妈这下更确定了,这老李头,定是老眼昏花看走了眼。
(二)
这事儿说邪乎也邪乎,自打那次她妈从地里回来以后,辫子就有了咳嗽的毛病,起先不太严重,大家也就没甚在意。
常去她家串门的二平听见辫子咳的厉害,觉得不对劲,怕不是啥好病,就劝她赶紧去县城医院瞅瞅。
她自己也不甚在意,就说没什么,只是普通的咳嗽罢了。
起初家里人也都以为是小毛病,没想到,她的病却越加严重了。
有日大晌午,辫子妈就急急忙忙来隔壁二平家了,说是辫子最近不知咋了,谁的话也不听,不吃不喝,都快瘦脱相了,谁和她说话她都骂。
她知道闺女和二平平日里处的好,便想让二平去劝劝她,看能不能吃点东西。
她忙放下手里的活,看了一眼炕上熟睡的孩子,就急冲冲地随辫子妈去了她家。
只见辫子坐在院外的凳子上晒太阳,原本圆润的脸颊,如今已经变的没有了多少血肉,暗淡无光的眼神看着正走院里的二平。
“二平,你来了,”!辫子见是二平来了,有气无力的说道。
聊了一会,二平对辫子说:“走吧,咱们出去走走,老待着不出门做啥,咱们去我家坐坐”!
二平带着她来到了自己家,聊了会,她便说让辫子晚饭在她家吃。
辫子倒也吃了半碗,夜间的时候二平送她回了家。
父母得知她吃了半碗饭,高兴的连夸二平有本事。
(三)
辫子父母也渐渐明白,闺女得的不是啥好病,因为家里穷,又有上学的儿子要供应,所以也没有带辫子去医院看。
恰巧辛庄村有个张铁牛,家里穷的叮当响,正想讨个媳妇,打问到辫子家,说是家穷,有个做炕头的女人就行了,不嫌弃她有病,老两口一合计,觉得可行,日子也没选,就把辫子嫁了。
二平再见到辫子的时候,是她嫁了后回娘家的第二个月,那时候的辫子,已经起不了身了。
听她父母说,辫子常常夜里吐血,有时候一睡就是一天,醒也醒不了。
后来家人见她吐血吐的厉害,这才把她送进了县里的医院。
也就在那天夜里,辫子赶走了照看她的父母,一个人死在了医院里。
他哥哥牵着家里仅有的一匹马,把她的尸首放在马背上驮了回来。
他们把辫子葬在了山里的一片空地上,可奇怪的是,葬她的那个方位,就是那日老李头说看见她去地里的那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