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HTTP概念: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协议
- 传输协议: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时,发送数据的格式
- 特点:
- 基于TCP/IP的高级协议
- 默认端口:80
- 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一次请求一次响应
- 无状态的:每次 请求之间相互独立的,不能交换数据
- 历史版本
- 1.0:每一次请求响应都会建立新的链接
- 1.1复用连接
重定向的特点:redirect
- 地址栏发生变化
- 重定向可以访问其他站点(服务器)的资源
- 重定向是两次请求。不能使用request对资源共享数据
转发的特点:forward
- 转发地址栏路径不变
- 转发只能访问当前服务器下的资源
- 转发是一次请求,可以使用request对象来共享资源
forward 和 redirect区别
- 路径写法:
- 相对路径:通过相对路径不可以确定唯一资源
- 如:./index.html
- 不以/开头,以.开头路径
- 规则:找到当前资源和目标资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 ./:当前目录
- ../:后退一级目录
- 绝对路径:通过觉得路径可以确定唯一资源
- 以/开头的路径
- 规则:判断定义的路径是给谁用的?判断请求将来从哪儿发出
-
给客户端游览器使用:需要加虚拟目录(项目的访问路径)
- 建议虚拟目录动态获取:request.getContextpath()
- <a> , <form>重定向...
给服务器使用:不需要加虚拟目录
-
服务器输出字符数据到浏览器
- 获取字符输出流
- 输出数据
注意
乱码的问题
- PrintWriter pw = response.getWriter();获取的流的默认编码是ISO-8859-1
- 设置该流的默认编码
- 告诉浏览器响应体使用的编码
ServletContext对象:
概念:代表整个web应用,可以和程序的容器(服务器)来通信
获取:
- 通过request对象获取request . getServletContext();
- 通过HttpServlet获取this . getServletContext();
-
功能:
- 获取MIME类型:
MIME类型:在互联网通信过程中定义的一种文件数据类型
格式:大类型/小类型 text/html image/jpeg
获取: string getMimeType(String file)
- 域对象:共字数据
- 获取文件的真实(服务器)路径
状态消息分类
- 1xx:表示服务器收到客户端消息,但没有接受完成,等待一段时间后,发送1xx多状态码
- 2xx:表示成功。代表200
- 3xx:表示重定向。代表302(重定向),304(访问缓存)
- 4xx:表示客户端错误。代表404(请求路径没有对应的资源),405(请求方式没有对应的doxxx方法)
- 5xx:表示服务器端错误。代表500(服务器内部出现异常)
HTTP和HTTPS有什么区别?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来在Internet上传送超文本的传送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但HTTP协议采用明文传输信息,存在信息窃听、信息篡改和信息劫持的风险。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它基于HTTP开发,用于在客户计算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HTTPS使用安全套接字层(SSL)进行信息交换,简单来说HTTPS是HTTP的安全版,是使用TLS/SSL加密的HTTP协议。
HTTPS是加密传输协议,HTTP是明文传输协议;
HTTPS需要用到SSL证书,而HTTP不用;
HTTPS标准端口443,HTTP标准端口80;
HTTPS基于传输层,HTTP基于应用层;
OSI来源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OSI模型的划分
OSI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如下图。
七层定义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应用层: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表示层: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会话层: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传输层: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我们通常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一层。端口号既是这里的“端”。
网络层:本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一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数据链路层又分为2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MAC子层处理CSMA/CD算法、数据出错校验、成帧等;LLC子层定义了一些字段使上次协议能共享数据链路层。 在实际使用中,LLC子层并非必需的。
物理层:实际最终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物理层实现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都是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TCP/IP五层模型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英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internet最基本、最广泛的协议。他定义了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他们之间
TCP/IP五层协议和OSI的七层协议对应关系如下。在每一层都工作着不同的设备,比如我们常用的交换机就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一般的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