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根本特征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每一个试图呼唤教育和教学进步的人都清醒地意识到从"应试教育"的此岸到达素质教育的彼岸的航程绝非一帆风顺。对于课堂教学的转变来说,艰难的起步是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这是当然的公理。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现象。
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之中进行的。因此,教学沟通中各种主体性角色的关系创造着各种主体的复杂的角色关系,教师和学生分别是该网状关系与角色关系中拥有主体地位的教学的"集体性主体"。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学一般是被作为认识过程来把握的,它强调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为此,在许多场合中课堂教学的实践局限于这种传统的媒介功能理论而难以自拔。而在现今倡导的"终身学习"理论中,知识的传递功能已从其原有的中心地位上被排挤出来,以各种信息为媒体的沟通功能,以及通过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换为指标的价值评价与判断功能,取而代之。基于此,在新的教学功能理论中,教学首先是被作为社会过程来理解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大量的信息为背景,在教学中注重对信息的分析、加工与综合,以及课堂教学与校外学习的整合,这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也是最根本的功能。
总之,从教学活动的现实存在形态来看,沟通实践是教学活动存在的根本特征。没有人际沟通的实践,教学就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