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官堕落定律”到“晏子转型”,看出了乐子,中国官场的潜规则,可笑的背后,发人深思。
为官的法则并不是忠君爱民,仁义道德,而是要快速适应官场的潜规则,即胥吏、衙役和土豪构成的地方官场环境,适应是一种投资;不去适应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两者之间,孰轻孰重,“相时而动”的君子们必须有所考量。
“忠君爱民”的对象一面是喜听好事普遍自大的统治者,一面是怕惹事普遍软弱的被统治者。夹在二者之间的办事人成了有稳固地位可以左右逢源的强大力量,生存与死亡成了重要的命题。利害计算、风险投资成了官员们的必修课。
所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已经是上上辈子的事情了,现在,我们习惯于活在这样的世界,无论正义的边界如何变化,大鱼、小鱼、虾米间的能量守恒没有变化,潜规则就不会变。所以最后滑稽地出现了皇帝的特批,特批晏子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君子,这有点像钦差大臣手中的尚方宝剑,君子有了权力的保护,可以做一些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如果没有呢,当然是先保护自己。让我想起脱离官场的一条人生潜规则: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哈,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