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摔跤吧,爸爸》以12.9亿票房席卷大陆之后,有续作之称的《神秘巨星》也在大陆获得了7.47亿票房,并成为了2017年最赚钱的电影之一。结合之前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主演阿米尔·汗成为大陆最走红的印度影星。
很多人都把阿米尔·汗称作当代励志片教父,但我认为他的影片恰恰是管理的好题材,这些成功案例和过程冲突正好可以给管理者带来新的认识。下文将以《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为例,逐一剖析「成功的管理究竟要怎么做?」
注意,接下来的讨论会颠覆你对本影片的认知,不适者请酌情阅读
梦想不是成功的主因
既然是励志片,自然离不开梦想。摔跤里的长女吉塔梦想是做位一流的摔跤手,巨星里的女孩茵希雅是想做位杰出的歌手,通过坚持她们都成功实现了梦想。于是很多人说她们的成功是因为有个伟大的梦想,但我要说,在成功面前梦想真的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多数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
以结果论英雄,从结果找原因。
在一个成功的结果背景下,似乎找任何理由都显得特别有理,证据也显得尤其有力,但如果我们抛开结果来看原因,或者说套用原因到其他失败案例,这些原因却黯然失色。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成功?
你认为我在胡说八道,好,让我们来做个假设——
假设女儿吉塔真的做了一位出色的摔跤手,然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伤病退赛,最后无奈退役,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谋到其他出路,生活穷困潦倒。这个结果可能不如其他印度女孩的平庸生活,这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说悔当初不该练习摔跤?
假设女孩尹希娅真的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歌手,然后因为某些原因成为了规则的受害者,最后退出演艺圈。这个结果可能也不如她父亲说的「好好读书,找个好人家嫁了」,所以我们会替她说当初真不该去演艺圈?
你看,失败的结果也会有美好的梦想,也会有让人振奋的奋斗过程,但我们能说只要有梦想,再加上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吗?
由于《摔跤吧,爸爸》是按照现实进行的艺术改变,让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主演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现实中吉塔在连续两轮中赢得比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以“1-0和7-0”击败了对手。在电影里则是她在第三回合的最后一秒得分5分,以戏剧性的方式赢得了比赛。
电影中,吉塔最后一场比赛前未赢得国际比赛,但实际上在比赛前一年,她曾在英联邦运动会中获得了金牌。
我不是梦想黑,我也承认梦想的激励作用,但一口认定梦想决定一切的做法实在是太片面,那么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成功?
是有效的管理!
管理和决策
所谓管理,就是把梦想一步步执行下来的过程,并且通常情况下执行者和管理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
摔跤里,管理者是父亲,梦想的执行者是女儿;明星里,在离婚问题上,管理者是女孩,执行者是妈妈。虽然在歌唱梦想上,管理者是女孩,执行方也是女孩,但女孩还是要需要来自家人、朋友和库马尔的支持。所以说,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整合各方资源,让其围绕梦想得到有效执行的过程。而决策就是在执行过程中,面对困难、面对冲突时所做出的选择。有效的决策一定是以梦想为目的,让执行者能够主动执行的选择。
以《神秘巨星》为例,爸爸的梦想是让女孩好好读书,在反对女孩持有歌唱巨星的幻想时,采取了弄断吉他琴弦的做法。这个决策是否有效呢?从剧情中可以看出是个失败的决策,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决策无效否定了爸爸的梦想。为什么说这个决策无效,是因为执行者女孩不是主动执行的。
另一个例子,女孩在说服妈妈离婚失败后,对妈妈产生了误解,两人关系一度冰点。这时候,管理者祖母出现了,她的梦想是家庭和睦,于是她选择告诉女孩一段秘密。这个决策是否有效呢?很显然,接下来不仅女孩原谅了妈妈,还学会了以妈妈的角度看待家庭关系,这是个主动的决策、有效的决策。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梦想是美好的,执行过程也没啥毛病,到决策之后总是得到事与愿违的效果,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就出在决策是否有效!
那么如何做出有效的决策?接下来会谈到一个关键点。
我想要的 VS 对方认为的
管理者在面对执行者时需要牢记的一点是:
对方需要的不是真知灼见,而是满足需要的,满足情感的即时讯息
无论道理如何高大上,管理者在管理的时候习惯以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并希望和要求对方也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看待并执行。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因为「我想要的」和「对方认为的」往往会存在差异性,这个差异性是无法通过反复的灌输来纠正的,只有识别出这个差异性才有机会进行修复。
以《摔跤吧,爸爸》为例,爸爸的梦想是训练女儿成为摔跤冠军,他想要的是女儿们能够认可他的梦想并认真执行。但女儿们却不这么认为,她们认为爸爸是胡闹,是不切实际的乱来,是对她们的折磨。所以她们阴奉阳违地执行爸爸的梦想,从寻求外援,到暗中破坏,无所不用其极地阻止爸爸的梦想(对她们的折磨),直到爸爸放弃对她们的期望。
这个时候,管理者必须要明白,梦想的失败就意味者执行方的胜利,因为管理者想要的并不是执行者认为的。
那么如何有效执行梦想,换句话说,如何解决「我想要的」和「对方认为的」之间的差异性,就在于下文阐述的另一个关键点。
如何有效地执行
管理者要善于管理他人的期望。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上文提到了「我想要的」和「对方认为的」存在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在于双方的期望不一致。在期望不一致的背景下,强行执行只会造成冲突。
所以要想有效地执行,管理者必须善于管理他人的期望,做到期望重合。
怎么做?还是拿电影举例——
摔跤里爸爸和女儿们的冲突
在影片前段,爸爸和女儿们间的冲突体现在爸爸的期望是女儿们能摔跤出名次,过上出人头地的生活,而女儿们的期望是能轻松愉快地度过学龄阶段。这种不一致造成了前期的激烈冲突,但为何后来冲突消失了?
因为女儿们在朋友的婚礼上明白并理解了爸爸的期望,并将自己的期望与之调整一致。尽管这个冲突最后得到了解决,但不是在管理者(爸爸)的管理之下达成的,所以说爸爸在婚礼事件之前都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摔跤里大女儿选择教练的招式并抛弃爸爸的招式时的冲突
大女儿吉塔在入学国家体育学院之后,收到教练的影响接受了教练的招式(在这一点上,教练是位成功的管理者)并摈弃了爸爸的老招式。
两人都坚持自己的招式才是最好的,这个冲突在父女间较量过后达到了高潮。二女儿作为管理者出现了,她在大女儿屡次国际比赛失利之后成功修复吉塔和爸爸之间的关系,并让吉塔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因为二女儿成功地管理了大女儿的期望,所以她是位成功的管理者。
明星里爸爸和女孩间的冲突
爸爸的期望是女孩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嫁给好人家,于是他高价给女孩报了补习班,但女孩的期望是登上全国第一的歌唱舞台,所以她并没有认真对待爸爸的高价补习班。他们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不能统一期望,最后只好以暴力、权威镇压来平息冲突。
明星里女孩关于妈妈是否离婚的冲突
女孩的期望是妈妈离开爸爸和自己一起过自由的生活,妈妈的期望是稳定家庭,和睦共处。在期望不一致的情况下,两人产生了误解和争吵。后来在祖母的管理下,女孩理解了妈妈并将自己的期望和妈妈的调整一致。
明星里女孩和库马尔初次见面时的冲突
女孩和库马尔的初级见面并不愉快,原因在于双方对如何演唱试音歌曲产生了分歧。女孩的期望是自然演唱,库马尔的期望是加入更多的商业因素。后来女孩成功地管理了库马尔的期望,将对方的期望和自己的一致,即以清纯、自然的方式演唱该歌曲。
通过上述这些冲突,我们可以发现在事情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是否成功就在于能否将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期望同步。有的时候期望的同步是通过第三方实行的,有的时候是管理者自己实现的,在那些成功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奥秘,期望同步的过程一定是基于某个共同点的!
无论共同点是告别平庸的生活,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在影片中如要让执行有效果,识别共同点并引导期望差一致是解决冲突的要诀,而这个期望同步过程就是管理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