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上来就“飞”
2006-12-30 17:57
这些年作文教学领域有一个现象:作家型的或者有写作能力的语文老师,多提倡作文训练要彻底放开手脚,打破一切约束,天马行空满天飞,以为这样一来好文章就水到渠成自然流出。 "满天飞"的写作状态当然是非常美妙的,人人都喜欢,都想要,可这境界的得到需要循序渐进、年复一年、千锤百炼、几年十几年的刻苦学习。有的人上完小学就可以飞了,有的人大学毕业还不行,有的人一辈子飞不起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人是一生下来就能飞。 鸟儿的自由飞翔是需要条件的。比如强健的肌肉和科学的骨骼,暗合了空气动力学的科学原理,等等。写作的飞翔也不会与生俱来。要训练。"说话"要从呀呀学语开始,"写话"要训练字词句的通用规范,掌握相互理解不出偏差的逻辑关系,把最基础的文体进化留下来的三五个品种吃透学会、消化吸收、运用自如。然后您告诉孩子:飞吧孩子,您大胆写,写出您的让很多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没有学会基本的沟通、交流的本领就要飞,属于作文的"失重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在中学生、甚至成人世界里显示出来了。大学毕业不会写总结报告并非个别。 我从新课程标准的"大本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编辑们那里得到的信息是:以"三不限"为主要代表的话题作文训练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很多老师抱怨作文课"无从措手",为了省事和赶潮流,干脆就是出个题目一挥手:"你们随意写吧!" 一上来就"飞",还是掌握了基本的通用规则再"飞"?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作文失重"之中。 韩美林谈学画的步骤依次为:选、拓、临、仿、脱、变、飞。对作文也很适合。前四者属于打基础,后三者就慢慢地脱离地面和轨道,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温柔,向空中飘移了。"脱",离开了拐棍自己尝试创新;"变",甩掉拐棍走几步看看;"飞"完全进入自由王国,成为真正的自由写作的高手,怎么写怎么有,写什么都好看。许多名副其实的大作家都体验过这个过程,比如我们随便抓个作家作家,以"成名作"为界,可以看出此前此后迥然不同的水准。从处女作(之前的练笔不算),到成名作,到代表作,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当面采访,他会告诉您在处女作之前,他曾经写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废稿。 豪气万丈的作家、教育家一上来就要求蹒跚学步的中小学生信马由缰放手去"飞",初衷是好的,但缺少了对实际情况的考察。甚至连自己是如何学会写作的也忘记了。请回忆一下,您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没有一个从基本功开始的渐进过程?除了文章本身的技巧学问,是不是还要阅历和学养的积累?思考判断能力的提高也是在与年龄、时代、生活等等紧密相关。一上来就"飞"?没有的事儿! 一上来就"飞",您看到的只能是孩子们的满嘴胡话或者鬼画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