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这种事还多着呢。”
一部被禁五年,然后让我后悔没去影院贡献票房的电影。
从一条狗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映射到一个西安女孩成长的残酷过程。可能相比较之下,我该庆幸我有更幸福的童年、少年的时光。
李玩是一个坏女孩吗?她成绩优异,年纪轻轻便思考“平行宇宙”,物理竞赛省第一。李玩是一个好女孩吗?她为了一条狗推倒了爷爷,她擅自离家,喝酒……但李玩的这一切都有退一步商榷的余地,她还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家庭的离异和父亲的一定程度上的“榜样“都对她有深刻的伤害,狗可能是她最宝贝的东西……
李爸是一个坏爸爸吗?他背负着整个家庭的负担,上老下小,吃他的用他的却没有发言权,丰富的职场社交技巧,不让女儿看到自己流泪。李爸是一个好爸爸吗?他值得商榷的教育模式,他不记得女儿不喝牛奶,他给女儿无法实现的看天文展的承诺,喝酒开车,不系安全带,打手机……
这一定程度上隐射了中国的父权社会以及那种打一顿然后给一颗糖的教育方法真的是“我明白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但我做不到”……也给中国的父亲们一些反思。
这部片子能解读的还有很多,比如爷爷奶奶一辈的老思想跟不上现在快速的时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动物与孩子……或许年轻的家长们看,会更有感触和意义一些。
李玩对高放说:“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有人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是全部都要”,其实不然,“小孩子才能做选择,成年人是没得选”。
其实我想,真正的大人可能就会和李爸一样,是现实中大部分成年人的写照,甚至更劣一筹……都在现实的海里,都是沙子,都是亡命之徒……
谁不是一边骂着生活一边生存着。
当然片中一些情节其实缺乏真实性,并且最后的结局我并不喜欢。李玩最终吞下了狗肉并说“谢谢叔叔“是导演暗示着成长的代价,青春都是要向现实生活妥协的。难道不是勇于承认曾经是无理取闹,但现在我依然坚持我认为该坚持的并矢志不渝,因为这一点很难,所以不才是成长和教育的本质吗?
最后那只狗到底是不是“爱因斯坦“,我们可能从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