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听说我所在的小区有一套房子要出售,很感兴趣,就请我带路去看一看。
我和朋友跟着正好回家的一个住户,一同进了那栋楼的大门,坐电梯上到了要看的房子门前。可是大门紧闭,敲了半天也没有应。就在我们准备离开的当儿,隔壁的房门打开了,出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说那家人回老家了,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又问我们:是看房的吧?没关系,来看看我家吧,格局是一样的,总不能白跑一趟吧。就请我们进了屋。
老人说,别拘束,随便参观。我们也就不客气,仔细地察看每一处,连房间也都进去看了。末了,老人说,大概差不多,我们家的厅在右,房在左,他们的正相反,装修呢,他们的要高档一些。
最后站在阳台看看外边的环境,才发现老人在自家阳台放了一个大书桌,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原来老人在这儿练书法呢。老人看我们对他的字感兴趣,又打开了话匣子,讲起自己练书法三十年的经历,滔滔不绝,我们几乎没有插话的机会,直到他讲完我们才抱拳齐声赞美他的字和他的精神。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把我们送出门,还是很热情,像是送自己的亲戚一样。我们千恩万谢的,老人却说:不要客气,有空来家坐坐。我们特意看了看老人家的春联,那是老人的手笔:出外求财财到手,居家创业业兴隆,笔力遒劲,字体俊逸。
从老人家出来,我们都感慨万千。这难得的礼遇让我们感到不像是来看房,倒像是走亲戚。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谈论起一个话题:邻居。常言说得好:远亲比不上近邻。可是我们平时能感受得到吗?
想想在老家的时候,一个村子里的乡亲,见面不叫叔叔大婶不说话,今天你来我家串门子,明天我去你家聊家常,到谁家连门都不用敲,抬脚就进,跟自己家似的,从东家到西家,从村头到村尾,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串个遍,没有人嫌你。吃饭的时候,大家端着各自的饭碗都聚到一棵核桃树或者一棵柿子树下,有站着的,有蹲着的,有坐在石头上的,有自己搬个小凳子的,吃着,说着,笑着,犹如开大食会。吃着自家的饭,却聊起同一个话题,觉得谁的饭好吃,就夹一筷子过来,谁也不当回事儿。别看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如果谁家有个红白喜丧,不用招呼,大家齐刷刷聚在一起,有智出智,有力出力,保准把事儿办得妥妥帖帖的。这就是邻居,这才是邻居!
可是自从住进城市,在一座座高楼大厦里,木门外面还加上防盗门,平时回家就反锁上,就算住在对门、隔壁都未必相识,何况一栋楼里的呢?更不用说同一个住宅小区里的啦。偶有谁到你家问点事儿,还是开了大门,隔着防盗门说话,不敢邀请进屋坐坐。在同一个电梯上下,遇见了也只是点头示意罢了。住得很近,却老死不相往来,这,还算是邻居吗?
在城市里生活时间长了,很多东西都习惯了,可唯独这份冷漠让我不习惯!难道城市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像我们遇到的老人那样的邻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