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的《童话人格》是一本神奇的书,通过各种童话,揭示了人格中的各种情结,解释了不同的原生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从父母的样子可以感觉到孩子的未来,而从孩子的成长,也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这本书很值得一看
每个人在世界上,以不同的方式活着。有些女人始终扮演着女强人的角色,但有些女人心甘情愿地成为贤妻良母,并从中不断获得幸福感。有些女人从少女时期开始就不断地向往有一个成熟年长的男性陪伴和保护,而有些女人则选择了姐弟恋情。男人也是一样,以不同的维度和方式体现自己的活法。有些男人特别喜欢母亲角色的成熟女性,有些则喜欢小鸟依人。有些从小就是乖孩子好孩子,而有些从小就体现着社会反叛者的形象。有人安静沉默,有人哗众取宠。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每个人不同的活法的背后,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孩子健康成长的人格往往来源于健康的家庭,在这个家中,有关怀而自信的父母。而有着缺憾的家庭,造就了有不同缺憾的孩子:过分溺爱的家庭则创造出无法面对挫折和承担责任的孩子,缺乏母爱的孩子则往往表现出缺乏自信,过分严酷的父亲则造就出逆反的孩子。
为了理解背后的驱动力,我们先解释两个概念:原生家庭和情结。
原生家庭
一般人要经历两个家庭的阶段,第一个是自己作为孩子,处在父母所建立的家庭中并成为家庭的一员。这个叫做原生家庭。而自己作为父母组成的家庭,叫做新生家庭。
情 结
情结指的是一组潜伏在一个人心理状态中,非常重要的无意识的强烈的冲动。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都认为情结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动力,会使当事者的思考、行动、情绪都受到影响,并驱动当事者的行为遵循一定的模式。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童年,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关怀和照顾是基本一致的。当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过分满足时,都会在心灵上留下印记,并引导我们去寻求弥补。
情结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
有人说,人生来是一张白纸,或者“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经验主义者看法,认为人类后天学到的东西让我们不断改变和发展。而先天主义者认为,人积累了长期的进化经验,基因中隐藏的动力塑造了我们的发展。目前更多的试验证实,遗传因素和后天经验共同塑造了我们。“经验决定了你实现潜能的方式。”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情结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在于,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长,接受父母的经验,并向父母索取爱和照顾,会逐渐形成我们对世界和社会最初的记忆和经验。童年的经验有极为深刻地意义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正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记忆和经验是外显的学习过程,潜伏在记忆和经验之下的,就是我们被满足以及没有被满足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些需求形成了我们称之为情结的东西。情结以内在动力的形式,驱动我们以某种模式不断去寻找和探索。情结的驱动模式有时有自我保护的作用,可以趋利避害。但当我们不断成长,生活环境变化时,原来的保护可能成为阻碍,反而为自己造成阻碍。例如,在一个父母都很忙碌的家庭中,孩子渴望父母的关注,学习到了采用夸张的表现(例如装病)来获得父母的关注。而当我们长大独立后,这样的获得关注的方式反而会让周围的人退避三舍。
认识情结的重要性在于:了解“我是谁”。“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发现那些对自己有着强烈支配和影响的情结,这是认识自我人格的先决条件。”(柯云路,《童话人格》)。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是如何成长为现在的自己,他将在黑暗中不断摸索自己前行的道路,并且他也很难了解到另一个人生终极问题:我想要什么?
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我是谁”、“我为什么成为我”,或者关心“我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我的孩子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样子”,那么我强烈推荐这本书。这本书值得反复看看,通过柯云路对童话的分析,细细品味原生家庭为我们和孩子带来的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对人生和命运有新的看法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