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我读了些知乎周刊,把其中感触较深的文字做了摘录整理。
《2015:知乎日报年度精选 》
-
世界观:
这世界最残忍的地方,不是无情,而是根本没有感情,他就这样冷漠地看你出生,看你欢笑,看你痛苦,看你变成一把灰。
-
两性感情:
我觉得一个女人真正的爱你,不论再怎么成熟,她的情绪会波动、会起伏,会争夺你的精力、时间、注意力,会跟你交流并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会因为细枝末节的事骂你,会跟你无理取闹,而这些像「少女」一样的行为,才是两个人相爱的珍贵之处。 //
你觉得你的伴侣不成熟,爱闹小性子,黏人,那是因为她爱你啊。我觉得,不管多成熟的女人,在爱人面前都是有点蠢,有点笨,有点痴的少女。
-
代际沟通:
如果你爱她,尊重她的选择,给她你力所能及的建议。告诉她,如果错了。就算是婚姻也可以回来,别怕,这里还有人拿你当宝。//
做过父母便最能理解,其实只是想让自己宠了这么多年的宝贝,以后也可以生活得轻松幸福,别受苦受累,不要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累,不要为了房贷车贷饱受压力。想去哪里走走散散心的时候,别被生活绊住了脚,拖累了心。我只是不想让生活的磨难打碎了自己珍藏爱惜这么多年的玉。
《开放的智力:知乎采铜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
-
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的威力,不仅由于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动机,更是由于它在你和你想学的知识之间构建了一种强有力的关联。知识的本质就是相互关联的事实,学习的本质就是理解和创造关联。在你学习的时候,你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些知识和你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它们能怎样地推动你,帮助你获得真正的智慧,或者解决真正的问题。//
成功的学习,必须放置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当有一个你热爱的东西、你迫切渴求的东西牵引着你、困惑着你、折磨着你、逼迫着你的时候,你才能非常高效地去学习,去不顾一切地掌握能够化解这个问题情境的任何可能的知识。
-
知识管理
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知识资产(knowledge portfolios)」。
而管理知识资产的方法也与金融资产类似:
1.定期投资:也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
2.多元化投资: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术;
3.在保守投资和高风险投资之间保持平衡;
4.低买高卖:可以在新思想或新技术刚刚开始兴起无人问津之时就投入进去,成为某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先驱;
5.重新评估和平衡:经常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体系。
-
人际关系:
我想,一个成熟的人,当然懂得这个世界的暗面,也懂得妥协和退让,但他也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实力,去护卫一些需要坚守的东西。他可以选择,不去做一个天真和莽撞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也可以选择,去做一个有能力与这个世界共赢的长期幸存下来的人。
-
自我成长:
思考是一种训练,表达也是一种训练,「剪除枝蔓的思考和表达」需要长期地、有意识地操练才可能达至一定的境界。这是一个精神诉求日益精致和挑剔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努力固然重要,但是远远不够。限制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最强大的掣肘力量,永远是他自己所一贯秉持的(常常是被既有教育体系所塑造的)思维模式。//
广泛地阅读,涉猎多学科知识,不为自己划定专业的边界 在校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自己所在的专业框定自己。以为既然学了这个专业,那么我的所学所思所想所用,必须在这个专业的领地之内施行,才能体现我的「专业性」。
但是你再怎么为自己框定边界,也奈何不得现实中的问题不受专业界限的拘束。人类历史上那些最有智慧的人,无不是如八脚章鱼,四处伸展开来,不受限制地去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这种多学科的知识背景,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塑造成你独一无二的、别人轻易无法击败的核心竞争力。 //
一点点地培养起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以及容忍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能力,只有如此,你才能成就一个不平凡的、充满创造和探索的人生。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祈望,是矗立在远方一座影影绰绰的灯塔。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他的学术自传《追寻事实:两个国家、四个十年、一位人类学家》一书中,写自己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从事人类学研究时的心智构建过程,一开始只是一个初步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精心编制的理论或提炼的事实」,但正因为此,「才为我们设定了感知和理解的框架」。而在之后绵延多年的研究中,他无法「完全摒弃这一框架」,而是「对其加以批评、发展、充实、赋予内涵,纳入更多准确的事实经验」。仔细想想,人类学研究这种对异域文化从一无所知到知根知底的过程,和我们追寻理想自我的过程又是何其相似。一开始,我们像是听到了一个遥远的呼唤,它只构成了一个模糊的印象,感官的、直觉的,甚至我们完全无法描述它。但是随着生活的继续,知识、视野、经历的逐步累积,我们不断地「批评、发展、充实、赋予内涵」这个初始的框架,目标一步步清晰,方法一点点成型,信念也一步步坚定,随着更多事实经验的纳入,我们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追寻理想自我这个灯塔的征程之中。所以,归根结底,关于「应该学习什么、不学什么」的思考,与我们人生体验的延展同步,与思想和视野的日益增长同步,这种元思考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组成。这座远方的灯塔,无法为我们指明一条最短、最优的路径,却可以让我们在反复迂回的求索中停靠到理想的彼岸。
-
自我认知:
如果今天,一个 25 岁的年轻人,哭丧着脸,在我面前说他「一无所有」,我不会同情他,如果心情不好的话,我还会一声不吭地转身离开。因为,「一无所有」这个说法实在是错得离谱。你不过是钱袋瘪着,可你的脑袋难道也是空的吗?你的大脑里装载的那些知识、经验、理论和方法,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即便这些真的不多,感谢上帝你不是文盲,你还可以阅读,还可以写作,可你却把它们闲置不用,让它们荒废长草,然后在众人面前哀叹「一无所有」,以获得一些廉价的安慰和同情,然后继续「一无所有」,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吗?//
内心坚定的人,从来不忌惮做一些不寻常之事。那些在别人看来疯狂的举动,对自己来说却可能是最好最安宁的选择。逃脱献媚于他人的牢笼,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人生,正是一个长期重复博弈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尽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增加议价能力,通过为社会创造财富来为自己创造财富,是远比耍一些小聪明小手段、通过破坏规则来牟利更好的策略。 20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