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最近看完的一本书,它像自传也像小说,但我觉得看起来更像报导文学,其实作者就是一位记者,她从自己小时候奇幻的童年写起,而书名的「玻璃城堡」也在那个时期诞生,源自于她老爸说要帮她盖的一栋天马行空的浪漫建筑,这个属于她跟老爸最私密的想法,构成了两人无形中的连结,而也驻足在她往后的生活,更是让她在长大以后能够回忆起小时候的浪漫是如此难能可贵,散发的是种与世无争的的美艳一瞬,如烟火般迷人,尽管「玻璃城堡」始终是一张设计图,但在她心中早已完美落地了。
当你还小,抬头看星星是多么美丽的事情
如果要说这本书就要分三个阶段说起,大概是童年、青少年最后是长大,全书有三百五十页,只有五十页是在描写长大,显然作者把篇幅放在长大以前,那就从童年说起吧:
「小说的主角诞生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过着浪漫自由的现代游牧生活,他们不需要物质来打扰灵魂的清静,而沙漠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爬的蝎子与毒蛇是他们最骄傲的资产,这个家庭有个理想主义者的爸爸,还有一个追求绝美的画家妈妈,外加四个古灵精怪、天资过人的小孩,老二这个小女孩,就是小说的主角,这家庭什么都有,尽管没有钱,但他们却过的比别人丰富许多。」
好吧,上面那段话就是以童年的角度来看世界,主角小时候过的生活非常贫穷,但这有可能仅仅是我们外人看来,因为我们的贫穷定义是以金钱这么狭隘的条件去衡量,他们这种独特的生活条件,反而创造出难以忘怀的童年,而有一点是最关键的,就是浪漫化,主角小时候经常跑路但爸爸跟她说这是场奇幻冒险,睡在沙漠,但爸爸跟她说星星有你陪伴才不寂寞,而饥饿难耐,这时候故事就是饱足他们的粮食,很多在大众看来不正常的东西,在他们家族就成了无与伦比的浪漫体验,你看到这你就会反思,贫穷是种固定形容,把人说的简单,但真正的人却不是一个词能概括的,我们的定义终究无法去精准描述一个人,一个家庭更不用说,因为在主角的童年里头,所有的世界都是奇幻迷人的,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担心过贫穷吗,我们只在乎跑得在快一点打在脸上就更舒服点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或许金钱太过沉重,本来就不适合出现在如此纯真的童年,但这就是生命不容易的地方,因为童年终究会成为追忆,抬头看星星,陶醉在那世界给的最美丽的礼物的小孩终究会长大。
我要追求的现实扼杀了我现有的浪漫,这就是长大
讲完童年,来说说青少年,这是一个最难熬的时期,因为这时候你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你接触到了这巨大的世界,它带给你的震撼让你无法平静,而这种种的新生活要对抗的就是家庭那难以言喻的旧生活,当然角度已经不像童年那般浪漫了,接下来以青少年的角度说起吧:
「我已经高中了,我在学校担任的是校刊编辑,我还去带小孩当保母,就是为了赚钱离开这里,因为我决定我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离开这个家庭,离开我这个中年还一事无成,成天喝的烂醉的酒鬼老爸,离开这个能当老师领份薪水不好好当只会画画的老妈,他们偏要把家里搞的一团乱才会开心吗,当我存够钱我会去纽约,我一定会。」
青少年时期的主角,其实已经遇到许多她难以接受的事情,像是被亲戚性骚扰或是被老爸叫去诱惑他朋友,亦或者是光看着这个家庭的腐败就叫他心烦,但很矛盾的一点是,每每当父亲跟她要钱时,她依然会给他,这就是我觉得生活很残忍的一点,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好有坏,而你总会记得他以前对你的好,有些是你想起来如此甜蜜那种,你没办法因为他现在对你做的坏事来抹灭他对你好的回忆,这很麻烦,因为生活总是要前进,但当你跟一个人迂回不清的时候却像掉入了泥泞,你只有痛苦挣扎果断放手,尽管早已泪流满面也要做到,这就是长大的现实,因为这本书的爸妈代表着浪漫,而与他们切割代表着令一种自己追求的新价值观,并非每个人都能活在浪漫之中,而当你要脱离家庭这种从小就根生地固的环境,你就要有连根拔起的决心,所以主角始存钱,几番坚持终于到了纽约。
长大的我们无可避免肯定会带着几个遗憾
「爸,对不起,我应该要请你去参加毕业典礼的。」
这是主角在她老爸临死前跟他说得话,是在忏悔她年轻时,在她即将毕业的那个光荣时刻,在她老爸人生中最无与伦比骄傲的那天,她阻止他来参加,因为她怕他又喝的太醉,把事情搞的一团糟。
父亲笑了笑:「典礼这种东西,对我从来没有半点意义」
我看到这段时,其实很感动,但也很感慨,好像只有在死之前我们才能自由,因为我们才懂得我们的渺小,而这也并非是个悲观的观点,因为所以事情的组成好像在死才能有个结尾,故事才结束,他老爸的生活我们不能加以评断什么,因为一个酒鬼他有我们不懂的浪漫,他有玻璃城堡的伟大构想,他在他女儿心中也是个魅力十足的男人,而他在书中更是无法取代的关键角色。
但其实看书一回事,因为他的剧情终究有始有终,架构还算清晰,但人生就并非如此了,我觉得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是无可预料,都是偶然,只有长大是必然,所以尽管我们心中有所遗憾,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止追求,我想到头来不管这一切有没有意义,你都能为他们赋予意义,因为我觉得一个生命的始与终就算是一种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