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二三 写正史的工科硕士】
文:李彦
欢迎转发点赞!盗文抄袭必究!
宦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畸形人种形态,常以其特有的身份特征在历史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中国的阉人出现较早,有学者推论夏商之际他们便已存在,但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他们都是以卑微的身份从事卑贱的服务事业。然而因为他们服务对象的尊贵,又能以其残缺的身躯获得超出常人的信任,所以常能狐假虎威获取较大的权力。
人们提及宦官,最常想到的是阉党,仿佛这一类人因其生理上的残躯便会做出超出常人不合理的事情才会显得合理。事实也是如此,阉宦在历史上留下的恶名远比美名响亮许多,秦汉唐明都有过极为严重的宦官乱政的现象。但人们常常忽略并且认为宋朝是完全避免了阉人的影响,其实不然,宋朝宦官虽无篡位要挟者,但对国家的影响丝毫不输其他朝代,毫不夸张的说,号称“媪相”的大太监童贯一人便毁掉了整个北宋。
此为宋朝奸臣系列,因篇幅有限,仅讲述童贯作为西线统帅和联金伐辽两件事迹。
一、西北开边
几乎每一个爬到政治前台的权宦年轻时都有过一段当孙子的经历,童贯也不例外,凭性情乖巧获得大太监李宪的提拔。宋徽宗即位后,童贯在杭州主事金明局时结识了后来政治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盟友蔡京,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其为“媪相”。
蔡京出相之后,便积极回报帮助其获得宋徽宗信任的童贯,举荐童贯为内客省使充当洮西经略使王厚的监军。宋廷在西北开边之时,初期在王厚的主持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崇宁二年七月,收复西北重镇湟州。战果之下,本为监军的童贯官职却逐步提升,实现了从监军向统帅的转变。
到了崇宁四年正月,童贯竟被任命为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官职名义上已经超过了作为西北军军事统帅的王厚。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年五月宋军进攻西宁失败后,王厚责无旁贷被处分,然而作为最高统帅的童贯丝毫未受影响。此后,童贯在西北一路高歌,最终在大观二年正月,竟升任武康军节度使,以宦官身份成为节制一方的军政大员。
宋朝虽以“积弱”出名,但在与北面劲敌辽国达成和平协议后,自神宗起在西北部的“熙宁开边”却是体现宋军奋武进击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本意图侧面消灭西夏的战略意图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对北宋的灭亡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从崇宁四年到宣和九年童贯主持西部军政的十余年间,宋军接连遭致西宁、臧底河、朔方城等战役的失败,损兵折将十余万,但童贯竟然对朝廷隐瞒实情,只是在西夏国力削弱的表象下才未被揭穿。
童贯在西北的军事表现实在令人难以捉摸,只不过作为最高统帅在大体局面已经稳定的形势下,局部的战役失败不能直接体现出他军事能力上的无能,也因此让他逃脱了该有的惩罚。而后在联金攻辽的行军过程中,亲自指挥大军便可直观的体现出童贯临场机变能力的缺失。
二、联金伐辽
如果说宋朝在西部的战事因为优势兵力和较大财政的投入支持,才使得如童贯等人的无能行径被掩盖,而随后的伐辽战役便将宋军的虚弱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政和元年九月,宋徽宗令童贯出使辽国以探虚实,谁料辽国君臣却对击败了西夏的阉人童贯取笑置乐:“南朝人才如此”。遭到羞辱的童贯愤懑不平,在回国途中遇到燕人马植,马植在辽长期郁郁不得志,因此萌发投奔北宋的意愿,而这个敲门砖便是取燕云以灭辽的策略。马植身在辽国,深知其国内部之虚实,在政和元年这样的时节下辽国确实早不复当年之勇,对宋也的确是光复燕云之地的大好时机。
只是辽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宋的强大,北宋在西北部投入的兵力财力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力,马植和童贯的设想没能坚定的被其实施,“联金灭辽、收复燕云”的口号最终也不过成了后人的笑柄。
宣和三年,童贯挂帅平定方腊起义,被特进太师,位极人臣。宣和四年四月,力主伐辽的童贯不无意外的成为了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府使,率军北进。然而现实却将宋廷上下鞭打的遍体鳞伤,即便已经气数将尽的辽国也毫不畏惧十多万宋军精锐。
五月二十六日,宋军于兰沟甸初战失利,六月三日,宋军便后撤至白沟,童贯已有退兵之意,名将种师道力陈“兵可进不可退”,然而在辽军的再一次进攻下宋军在新城、涿州接连大败。童贯收揽兵力退至雄州,与副使蔡攸“相持而哭”,彻底失去了领军再战的信心。
谁料当年七月,辽天祚帝在金军的进攻下逃入大漠,且辽将郭药师降宋,宋徽宗认为此为伐辽良机,便令童贯率十五万大军再次北进。不无例外,此时宋军的战斗力差到令人发指,十月便在良乡被辽将萧干击破,宋军主将刘延庆在仍有较大优势之时,竟慌不择路的烧毁营房大败而归。
宋军两次北进接连失败,可丢人现眼的事情却是一件接着一件。笔者之所以一直不愿叙写宋史,一则耻之,二则宋史之中所载荒唐之事过多,难辨真伪以致无从下手。但从宋辽金三国博弈结果来看,宋之荒唐耻辱之事必也有一定的真实性。例如领军北伐失利的童贯为了掩盖罪责,竟然做出请求金军攻克燕京再出岁币以买之的荒诞行径。
一路势如破竹的金军借此摸清宋军实力,便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增加酬劳,而童贯更是无耻至极的表态:只要能收复燕云,其他条件均可应允。当年十二月,金军攻克燕京,将此地扫荡一空,待第二年四月童贯进驻之时,燕京却是遍地褴褛、残亘断墙之景象。而宋军之虚弱也让此前投降的郭药师在金军进攻之际再次背叛,北宋的命运最终走向终结,这是后话。
三、大罪当责
很多朋友很奇怪为何宋军在西北地区连年征伐取得较大战绩的形势下,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光景北宋便亡了国呢?虽然将成败是因归结于如童贯某一人有所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童贯主掌北宋军事二十余年对宋军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宋军虽消耗较大,但仍能在西北保持军事优势证明了宋军战斗力并非如人们印象中那般孱弱,最差也不至于面对陷入土崩瓦解困境的辽军仍一败涂地。导致宋军主力在伐辽途中屡次闹出笑话的原因是军队最高统帅层的无能,也是整个北宋决策层的无能致使灭辽数年后宋廷也走向了覆亡。
童贯作为北宋决策层特别是军事统帅的代表更是责无旁贷,他的无耻荒诞行径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只不过宦官的外衣又为他的罪责添加了更为特殊的属性。
参考文献:
[1] 汪圣铎.北宋灭亡与宦官[J].
[2] 张云筝.童贯——北宋末年对外政策的思想者与执行者[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