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学生返校还有一个星期,我思考着:这学期,送给孩子们一份什么礼物呢?
每个学期,送孩子一份礼物,几乎成了我这几年教师生涯的必修课。孩子们上三年级时,我送孩子们的是每人一张班报——自己亲自设计、印刷,然后撰文,希望我带的班级爱上这位接班的班主任,也借此让孩子们爱上写作,爱上阅读,塑造班级的特色、文化。孩子上四年级时,我送了每个孩子一个红包——当然,红包里面装的不是钱,而是一本书,希望孩子们能继续与好书为伴,与经典为伍。孩子们上五年级时,我送给他们的是花种子,期待着他们学会观察、热爱生活,体察内心的小小愉悦和幸福。只是,孩子们上六年级时,我却不知道送给他们什么礼物了?
六年级,学习无可避免地变得紧张起来。孩子们都有些惴惴不安,连教室里,都沾染了一些战争的硝烟——他们担心着,即将到来的小升初。我也有些担心,虽然不情愿,但是这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小升初的残酷,不输于一场战争,甚至,它的淘汰率和竞争的激烈,甚至比过中考和高考。
去年的成绩早就出来了。摊在我的办公桌上,班级的孩子成绩实际上不算差,但是也遭遇了一些滑铁卢,从年级的第一名跌落到了第二名。虽然我不并不特别在乎成绩,但是还是有些难过,毕竟,孩子们是靠成绩去拼优质的重点中学的。我有些忐忑,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了没有——当许多的老师拼了命给孩子加作业的时候,我却依旧保持了四年每个周三不布置作业的传统,就是想让孩子好好地读读书;当许多的老师布置寒假作业抄抄写写背背的时候,我却让孩子们写起了小说;当老师们在期末抢占孩子的音乐、美术课的时,我却将自己的语文课送给孩子们,让他们到操场上疯跑一下,或者,让他们放松地欣赏一节课的音乐、看一节课的电影。
我在乎成绩,但是,我觉得应在乎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一生的成长。是的,教育应该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知识,当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附加在知识上的习惯、情趣、爱好、气质、修养,却是不可或缺的,它隐藏在冰山的底下,为孩子的未来奠基,也为孩子的未来和幸福支撑。只是,现实的情况是,成绩成为了一群孩子成败与否的标准。孩子们在乎,学校在乎,社会在乎。当这些在乎叠加传递的时候,我不能不在乎?这把我逼近了一个狭缝中,成了一只困兽,我有些恍然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自己对教育的态度,会不会贻害一群孩子。
学期初,网上正流传着武汉六中杨幼萍老师的一篇演讲稿——《人生很贵 请别浪费》,反复地看了几遍,突然为自己的困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其实,我的纠结,无非是孩子成绩与自由之间的矛盾,无非是自己教育理念里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奠基和当下的考试做准备的纠结——归根究底,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真正的教育,成绩与未来的成长并不矛盾。学习,有时候并不是快乐的,说到快乐,那只是学习后的结果。何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考试也是一种历练,也是孩子品德、修行、习惯培养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下子,豁然开朗。临开学的几天,我想到了送给孩子的礼物——一封信,一份讨论考试的信,我告诉了了我的孩子们: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参与学习的过程,是辛苦的,它需要背诵、记忆、计算、思考,需要毅力、韧性,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坚持,需要披星戴月的辛苦。要说幸福,那是学习后的结果——你会为解决出一道难题欢心雀跃,会为写出一篇好文欣喜若狂,你会为整洁准确的试卷幸福快乐,你会为一次发言、一次讲解、一次知识的运用而内心盈满小小的满足。学习不是幸福,它会让你获得更长久的幸福——因为知识会转化为技能,会让你将来立足社会,凭一技之长而养家糊口;知识会转化为智慧,会让你辨清是非丑恶,懂得人情冷暖,干净清白地做人;知识会转化为修养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你从日常琐碎、天地万物中感受到幸福和宁静。
我希望,他们能读懂。而我,自己也需要慢慢地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