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举个例子。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但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进而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
创新点在哪里?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
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可以说其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谁可以想到一个乡村教师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而在一个人名满天下的时心之所向仍只是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