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上幼儿园的孙女回家向她妈妈抱怨,问为什么她没有老家,她的很多小朋友们都有老家,放假了,他们随父母回老家,那是一次令她羡慕的长途旅行,能看到一些她没看到过的东西,他们的妈妈会带着他们走亲访友,吃她没吃过的家乡小吃,其乐融融,他们还会带回一些家乡的味道,骄傲地摆在她的面前,老家在她幼小的心里充满了诱惑……可,孙女的妈妈往上几代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于是妈妈告诉她:“找爷爷、奶奶去,他们有老家,他们老家就是你和爸爸的老家。”这样,回老家就成了小孙女的渴望。
数年来,家乡都是贫困地区,虽说有楚都古城的遗址,但再好的风景典故也只好沉浸在贫困里——寂寂无闻。改变、发展才是硬道理,某天,政府领导突然意识到这些,古城的古朴风貌才耳目一新地展现出来,在抖音、在各种传播媒介上小城以她轻盈的步伐走进大众的视野,张开她古老而热情的胸怀去迎接八方来客。亲家说:“带我们去看看你们的家乡、你们的古城吧!”
先生大半的青春都留在了那座古城,古城的大街小巷烂熟于心,同学、朋友、战友几乎占据了古城的半壁江山,离开古城20多年,古城的风貌、古城里的朋友们始终被他珍藏在胸口最滚烫的地方,生活中的一次失意、一次醉酒……家乡就是他最不可或缺的安慰,悠长的电话线连接到遥远的家乡,浓浓的乡音便是最熨贴的慰籍,对于他来说,家乡是他生命里的最温暖的音符,一颗归心似箭的心时时蛊惑着他,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都足以促成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
—— 02 ——
那也是我的老家,她藏着我对她的淡而复杂的感觉,我在离开家乡之前,家乡的天空一直都是灰蒙蒙的,童年的出生,贫寒的家境、父母不善交流与情感表达的漠然都在我心里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流逝,按说一切都会淡化,然后,童年的一切必将注定一生,父母情感表达的方式又在以它那固执的遗传方式复盘在我们兄弟姐妹身上,我们虽有较为庞大的兄妹群体,群体间相安无事的静默让你甚至怀疑彼此的存在,每一个人都像孤岛一样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忘记了人间还有手足亲情,亲情的长期漠视映射到我的身上,同样塑造出一个鲜活刻板的我——另一个孤岛,然而,在一个个漫长而寂寥的雨夜,我却强烈地渴望哪怕有一缕清风般的亲情拂面。老家有我的大姐、大哥,他们被生活捆绑在那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的不能再简的生活,在大姐的执念中,任何一次无关紧要的电话联系、相互间的探望、兄妹间聚会,都是做作,都是多余,都是浪费,都是不能被理解的行为,不联系便意味着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这便是她最大的安慰,亲情被长期封存、搁浅,最终只有荒芜的记忆和换来相互间接触的抗拒,我曾多次打电话给我的姐姐,希望能听听她的声音,一次次一长串寂寞的铃声里总也得不到我想要的回应。大哥的生活谈不上富裕,但温饱有加,一双儿女是他培养出的骄傲,然而,大哥常年却安于他的房前屋后,即便姐弟两近在咫尺,也鲜少走动,他们有着同样的感觉,不该麻烦他人,不仅如此,他极简的生活令你无法想象,一盏昏黄的照明灯短暂地亮着,其它,几乎没有和电有缔结的东西,除了自己的孩子年节回家,再也没有亲戚间互动的欲望,这便构成了他的生态环境,每一次准备去看望他们,我都要掺杂太多的犹豫,对于他们来说,此行算不算一次不该有的打扰?
—— 03 ——
而童年时的我及我的家人们(黑五lei)就像一群过街老鼠,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喊打声中度过漫长的一年又一年,家乡于我来说还有什么是我眷恋的地方呢?
有是有的,少年的一个玩伴,风雨几十年,我们一直保持着最初的友谊与互动,想到家乡、想到老家,她无疑是我最想抵达的港湾,想想我们独步街头,在小巷深处觅一处小吃,在浓汤氤氲的雾气里细语我们的经年,一颦一笑,都是我们友谊地久天长的见证,像古城悠悠的历史,一眼望去,镜框里我俩的剪影,是无需雕饰的友情。
在落叶簌簌的金秋,两家一行七口人驱车回到老家。一路上,我无暇顾及车窗外丰硕的秋景,心里却在一遍遍问自己:“我去看我的大姐,去看我的大哥吗?我去看我的发小吗?难得回来一次,我岂有不去看他们的道理?肯定要看!可,眼下舟车劳顿一帮人,风风火火地闯进属于他们平静的世界里,杂沓的脚印怎么能不是打扰呢?相见时的那点惬意又何在?但,没有他们的身影,古城之行、故乡之旅又算什么?因爱一个人而爱一座城…… 车子在一点点靠近家乡的古城,我强忍着不拨打我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心里却在一遍遍默念着他们,或许,一下车我就能和我的发小不期而遇,她就住在那个不大的古城里,也或许在街道的一个转角,在涌动的人群中,突然一个回眸,我们意外邂逅……
—— 04 ——
下午,我们早早到了已订好的饭店,大家踱步在长长的美食走廊,挑选自己心仪的菜肴,亲家、亲家母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小孙女更是乐不可支地跑来跑去。我望着手里的手机,若有所思,我知道她离这不远,一个电话,她准像燕子一样飞过来。
先生走到我身边:“你可以让毕静来,我们一起吃饭。”我没吭声,他又说:“难道你真不打算见她?”
望着眼前的一堆人,“这—— 太麻烦她了,还是算了吧……”那一刻,我像极了我的大姐、大哥,我不知道我做的对与不对,这趟古城之旅注定要在我的记忆里留下遗憾……
这次出行,无疑是先生的寻梦之旅,他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的导游。
我们吃住都在小城外,晚饭后已是灯火阑珊,先生急不可待地要带我们去见证夜幕下古城的壮美。出了饭店,先生凭感觉带我们穿梭在霓虹灯下,走着…走着…,他便迷茫的辨识不了方向,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问路边散步的人,亲家不解地说:“太奇怪了,在自己的家乡倒不清楚路怎么走了?”我说:“我一个乡下的丫头,离开家乡之前总共进城没有三、两次,这原本是庄稼地呢!”先生说:“是呀!哪晓得变化这么大…..”
在下榻的宾馆前下车,我一眼瞧见宾馆对面赫然挂着“和华医院”的牌子,和发正是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修、又同一批被主管部门提拔,目前还经常保持联系的老朋友,我碰了碰走下车的先生,用手指向马路对面,早知道他辞职开医院了,好巧不巧,医院竟在眼前,他凝望着医院敞开的大门久久不动,老朋友近在咫尺,相见何需理由?但久别重逢未必都是不亦乐乎……矛盾在他脸上汹涌,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他一向外向,恨不得人还没回来,心却和他的一帮朋友们相聚了,最后,他选择默默地离开。
—— 05 ——
第二天,他便带着我们向承载他快乐的八公山出发,一路上,他喋喋不休地说着他留在那座小山上的点点滴滴,山上的奶奶庙里有他曾许下的愿,画面美好而清晰,眼前好像正有一少年攀爬在山坡丛林的小道上。斑驳的光影里是他灿烂的笑。路程比先生记忆中的要“远”,大约是重新规划了上山路线。行走在山间,山路、风景越来越陌生,全然不是他记忆中的路,还有那座香火旺盛的庙在哪里?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先生诧异地问景区工作人员,答曰:“你登上的不是寿县的八公山而是淮南的八公山。”
是家乡忘记了游子?还是游子模糊了家乡的记忆?
按拟定好的行程去往安丰塘,安丰塘号称天下第一人工大塘,是孙叔敖举于“海”的“海”,小时候随母亲往返外婆家,途径几次,印象深刻,茫茫无边的水域,氤氲的水汽,水鸟翻飞,渔翁荡着轻舟撒下网,水塘沿岸是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杨柳,漫步于堤坝上,修长的柳枝摇曳,水浪抚堤,耳边是母亲关于安丰塘的一个个迷人的故事……温暖如昨。今日来到安丰塘,不见了那翩翩水鸟,不见那悠然撒网的渔翁,水岸边的垂杨柳排列稀疏,柳枝短促,再也没有当年修长的身姿……记忆中的安丰塘在我的眼前倏然间老去……
离开安丰塘,车子一步步靠近大姐、大哥家,都是行走在人生边缘的古稀的老人了,还是不打扰了吧!我只好在途径他们家的方向默念:“抱歉了,我的大姐!抱歉了,我的大哥!改天,我会专程看望你们去。”却不知改天是哪天?
最后,儿子带着老婆、女儿回到他出生及童年生长的老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和先生绕道而行,时隔20多年,老屋几次易主,如今人去楼空,破败不堪,返回途中,孙女无限失望地对我说:“爸爸的老家好破、好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