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有深深的历史感,长长的历史绳线没断过一天。
但在竞争的时候,提历史没有一点用处。我们的对手从不讲历史,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历史。也就是说人家的游戏规则和我们不一样。比如打牌,你拿来了麻将,对方却是扑克牌,五条和K怎么来玩呢?他们只认当下,当下谁的拳头硬,他说的话就管用。这就叫“硬”道理。
前年,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人高明在开学第一课上讲了《哪里有什么史学危机》。是的,历史研究在中国代不乏人且颇有成果。但历史都应该是现代史,取得的成果如果不为今用,那腐朽的繁荣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没落家族的后代最不该天天宣扬祖先的荣光了。祖宗的光耀恰恰宣示了今人的无能,越宣讲越显得自己没出息了。强汉的赫赫武功与你何干,盛唐的万国来朝只是当时,清朝前期的辽阔疆域在当朝就已经被蚕食鲸吞。你所有的骄傲只是深秋林中一片纷飞的枯叶,即便那上面刻记着春秋鼎盛的光艳,可如今飘落成尘成泥的趋势你能挽回吗?
最看不惯故纸堆里觅新意,寻章摘句老雕虫。研究是为了传承,传承必然要高度创新,另开天地。这些年国学的声浪十分喧嚣,研究者拿出了怎样崭新的东西呢?如果就是为了让后代知道《三字经》、《弟子规》,并且不加批判地全盘吸收,那就必须坚决抵制了。全面复古和高度崇洋一样有害,一个是回头倒退,一个是强行嫁接。
最末流的是读几本古书,然后在报纸上开一个专栏,似乎经过思考,从里面阐发出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给人一种传经布道的臭儒嘴脸。我要问,如果不读这书,你就不能悟到这些道理吗?这浅浅的道理还必须经由经典才能总结出来,我真怀疑作者的悟性了。更何况,原创价值何在?创新节点在哪?难道你是要欺负无能的领导和无知的编辑,故意去骗人家的稿费吗?
几个所谓的专家学者只能从历史的角度论证国家或城市的伟大。且似乎谁越说的古老谁越高明。汉唐已不能溯源,必须要远追商周了。洋洋洒洒的论文实际是懒婆娘的裹脚布,连篇累牍的书报成了思想的木乃伊。整体缺乏面对现实以新视野新方法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难道蜻蜓点水的引用和摘编就能混饭吃吗?
这是最需要创新的时代,历史的研究却弥漫腐臭的气息。古国和古城的新生必须有新的血液和新的思想,并且得有伟大坚信的创造性实践。可笑的人们竟然把识古当高明,问旧当正途了。
西安是最古的城市,那里当今的文化人却有着最鲜明的创新意识。南方人重实惠而轻实践,他们不会抱着祖宗的牌位四处招摇,期盼圣上能让他们雨露均沾。北方的没落城市,需要的是审视后的布新,而不是翻拣典籍提出所谓的亮点,那实在是没意义也没出息的。
历史是我们久远的精神故乡,文化是我们连通先祖的温热的脐带。放眼天下大势,我们必须超越历史创新文化,否则必然落后必遭淘汰。民族精髓薪火相传,历史只能是去年的稻种,虽然饱满却已风干。我们必须有新的培植,学习袁隆平,在杂交中获取优势,培养出更优质的种子,让真正的稻香幸福当今,更需要创造出新的历史,而不是只会顾念千年的荣光、万年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