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宝妈沙龙会上,子墨问过一个问题:“让孩子学会数数,简单吗?”没想到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原本平静的会场炸开了锅。“太难了,教了好久,1-10还不会背。。。。”“原来以为数数是很简单的事,不就是1-10嘛,可是教起来真的很费力。。。”很多宝妈都在争相诉苦。
是的,在成人世界里,数数是一件多么简单、很容易的事。但是你还记得小时侯学习计数的那段经历吗?你一定会说早就忘却了。那么就让我们从头开始,亲自把这个过程再做一遍并在头脑里细细地回味一下,你就能体会到孩子是怎样学会数数的了,再来评判简单与否吧。
去把你孩子放杂物的那个抽屉端来,假设里面有各种画片、扑克、数字卡还有识字卡。请你数数里面有多少张识字卡片。
首先,你要在心中弄清楚要数的是什么样的卡片。于是你会撇开那些画片、扑克和数字卡,寻找那种正面是实物图画、反面是相应汉字的识字卡片——求同。
然后,你开始把识字卡片挑出来放在一起,把不是识字卡片的留在了抽屉里——分类。
第三步,你发现识字卡片有的重叠在一起不便于清点,于是你将它们一张一张分开,或干脆把它们排成了一排。这样就不至于在数的时候漏数或重复地数了——排列。
第四步,你开始数那些识字卡了。你在数卡片时,早已知道用哪些数词来数并且知道这些数词的习惯顺序:“一、二、三⋯⋯”——回忆数词。
第五步,你在每念出一个数词时,就用手指点一下被数到的卡片,把数词和卡片一一对应起来——配对。
第六步,当你数到最后一张卡片时念出的数词假定是“17”,于是你就会说有十七张识字卡片。你有没有注意,原先你点到的最后一张卡是第十七张,可是当你说有十七张卡片的时候,这个“十七”却包括了刚才数过的所有卡片!这是数数的最后一个步骤——从序数到基数的转换。
所以看起来简单的一件事情,却包含了这么复杂的过程,即:
①通过求同找出物体的共同属性。
②通过分类把物体分成具有某种属性和不具有某种属性的部分。
③将要数的物体进行排列。
④按习惯回忆数词。
⑤按顺序把物体和数词一一配对。
⑥把最后数到的一个数词当作基数来使用。
事实上,儿童学习数数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口头数数阶段:儿童多数都像背儿歌似的背诵数字,带有顺口溜的性质,有时还会出现脱漏数字或循环重复数字的现象。他们并没有形成数词与实物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按物点数阶段:也就是一边数数、一边点物。起初,儿童的这两个动作往往是不一致的,逐渐发展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说出总数。
说出总数阶段:这时儿童能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它所对应的数词就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也就是在数词与物体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一般来说,5 岁左右的孩子,都能发展到这个阶段。
所以,你还认为数数很简单吗?所以,请对孩子多一点耐心把。也并不是你的孩子比较笨,而是真的很难啊:宝宝心里苦啊,只是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