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追不追八卦,关注不关注娱乐圈,你都一定有「朋友圈」。
每每打开微信,下方右侧的小红点一旦亮起,你都有一种打了鸡血的冲动想要迅速的点进去,仿佛可以就此窥探到一个新世界,仿佛就像参加抽奖一样兴奋!
那么你有没有停下来仔细想过,你那么迫不及待的到底想看到什么呢?是某人又去哪里吃了法餐po的美食照?是前同事又在抱怨加班的悲催?是谁和谁又在花式虐狗给你发狗粮了么?又或者是小A又在花痴自己的“男神老公”,大C安利了几发超燃的视频,阿B在狂喷刚在地铁被隔壁带孙子的大娘洒了一身牛奶,导致自己一直在骂娘...当然还有很多的代购、微商,通常这些人都是自己曾经的同学,不好意思删除,还要时不时点个赞什么的捧场...以及长辈们每日必转的“健康守则一百条”,类似的还有一看就是标题党的《天!原来它竟有如此…》
没错,就是这么的......浅薄......
朋友圈的发明简直刷新了我辈的三观,并且一次次的让许多人的智商在秀下限,吐不完的槽点,上传不完的美图秀秀,转不完的不转就是XX,这里是没节操段子手的集合地,也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棚户寨,更是无限传播谣言的安乐窝...
这些应该是让有些人有时候会产生厌恶朋友圈的一些原因,因为在他的朋友圈里,很多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能算的上是泛泛之交,然而出于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加上了微信好友,从此开启了不归路...所以他们通常会频繁使用分组可见以及不看他的朋友圈这一功能。
但是百度对朋友圈的定义是“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看上去很美对不对?看上去更像是文艺青年的风格,一句自己的心灵体悟,再配上一张高逼格的图片,帅呆了有木有。又或者是分享一首动心的歌曲,只需再写上晚安二字,就岁月静好了呐。呵,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被不少人吐槽为矫情,他们通常是更愿意分享心灵鸡汤的人群,《不努力,怎么对得起青春》是他们的偏爱,分享一篇这类文再顺带说一下自己要奋起了,看上去还真是元气满满啊喂?
在各种地方都不难看到譬如朋友圈要屏蔽的几类人这些文字,在这些人眼中,朋友圈是有毒的,是三俗的,是一个互相攀比、秀恩爱、鸡零狗碎的地界儿,然而有些人是正好相反的,他们热衷于发朋友圈,非常好为人师的跟你说这个好的顶呱呱,那个low到爆,对于自己喷涌的观点简直是尿如泉涌般无法停歇...简直就是当做自己的演武厅一般的存在啊。然后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极少发表任何东西,空白的好似关闭了这项功能,给人很神秘的感觉有木有,但通常他们会视奸,只看不发潜水大神是也,他们的官方回答是我不知道要说什么,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是,这是一部分理由,但私认为可能人家只是由于有自己的长辈父母以及低头不见抬头见但关系一般的领导同事同学的存在,实在是不好发泄自我以及抒发自我,可能人家都记到自己的日记本里了也未可知吼~
综上看来,朋友圈好像是个弊大于利的地方耶,可是为什么每天大家都还是乐此不彼的去点那个小红点呢?大概,是由于人类对一切未知事物好奇的天性,一种猎奇心理,尤其是他们还是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们,那还不得每天跟批阅奏折似的一遍遍刷新,生怕错过了什么引爆朋友圈的事件,万一一不小心第二天见面,却不知道别人昨天更新了朋友圈说自己改名字的事,还喊人家小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那是分分钟的事~
也有很多人说现在人没耐性,不要在朋友圈发大段长文字,也不要指望在朋友圈微博这些地方去读到有见解的东西,大家只爱看短小精悍幽默搞笑速成的东西,这大概是网络信息化碎片化的一大体现,人们每天接收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讯息,来不及消化就抛之脑后了,即使你写的像琼瑶也没人会梨花带雨的配合你阅读啊,但私以为不喜欢读书思考东西的人在哪里他都不会去想要了解,他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图书馆这样的地方,但许多app是基数很大的人在使用,难道所有人都是那种看到长文字就关闭,有了黄段子哈哈哈点赞一下的?其实朋友圈虽然字面意是朋友之间分享新鲜事的圈子,想说什么心情都可以,但想读想写的朋友哪里都可以开拓成一片园地,朋友圈照样可以变成心灵书斋亦或是音乐交流地云云...
事实上,腾讯很聪明,发明了朋友圈,就是要拴住用户,让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大家舍不得放下手机离开这个属于自己的圈子,就像有些网游,开发了结婚结拜师徒关系,便利了聊天功能,让好友可以随时交流,就是希望留住玩家,有这些回忆的沙漏构筑在心中。
相比从前的博客,大家都会码很多文字,再放上精挑细选的摄影作品,整体画风也会看起来较为文艺,而今短小化的微博朋友圈取代了从前的「文学气息」,它使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去编辑一条内容,或许真的会疏于质量流于表面,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是一杆子打翻的,如果你不想看谁可以自动屏蔽,如果你总是没来由的想要一遍遍刷新朋友圈,就要注意,是不是速食东西吃多了,把心反而吃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