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董竹君被困在马尼拉逃亡四年的董竹君得知能有机会回国,便想法设法弄到了一张票。朋友们幸运地回国而高兴,但又怕途中遭遇不测。
这段行程就注定是九死一生,在自传中,董竹君就描述了她在难民船上的场景。
“卖船票处人胡说什么是一张铺位,事实上,男女老幼难民们都挤睡在没有窗洞、不见阳光, 位于底层的货舱里,过着沙丁鱼似的生活,谈不上什么铺位。
进进出出大小便都得在人身上踩来踩去。大家都像哑吧。次日拂晓,船开出不远,中国难民就被分配做各种工作。
我为了想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和活动、活动身体,选择了别人所不愿做的倒垃圾、洗碗碟、饭后收拾台桌杂物的工作。”
幸好,当初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让她能够借助日语一次次在逃难途中化解危机。
比如在难民船上,董不幸染病,借助日语得到了一定的关照;在滞留日本九州时,通过和当地人交流获得韩国中转回国的机会、并险渡朝鲜海峡;在逃到天津时,又借助日语找到同行的伙伴一路返回上海……
董竹君在逃亡路上,遇事始终保持冷静,能细心观察了解信息,并善于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拿得起放得下向同行同胞借钱。这些都是她在逃亡过程中的智慧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