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你或许会满脸不屑。你会说,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没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赚钱,这点无可厚非。只是,每天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至少占了一天中的三分之一。而事实上,因为竞争日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的工作时间其实上是远远超过8小时的。这样算下来,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比重最大。如此说来,如果8个多钟头的工作时间只是为了挣钱,似乎有点划不来,这钱来得也太“大爷”了点。所以,在工资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是否有必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除了钱之外,还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位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虽然平常接触不多,但在公司里偶尔会听到他豪情壮志的宣布要做好某个企划案,要开创某市最大的公众号,要成为业界的精英,等等。有一天下班的时候和他遇上了,一起走了一段路。因为和他顶多混了个脸熟,也不知道该聊点什么,于是我说,“感觉你对工作热情挺高。”我以为他的回答也会像在公司那样抱负满怀,谁知他只是很平静的说到,“我现在只是个实习生,不表现好点怎么行,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开了的。”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所以一路没再吭声。他的答案让我有点小意外,但是,后来想了想也觉得是情理之中。因为在短短数天的相处中,小伙子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表面上的积极热情,实质性的工作似乎并没有做多少。例如,周一老板安排了公众号创号的任务,周二我过去的时候小伙子和我交流了他的想法。想法挺多,但有些并不实际。只是看着他信心满满的样子,我没有打断他。然后,整个早上,他就没再提过做公号的事,只是戴着个耳机对着电脑噼里啪啦。我以为他在写公号的企划案,可是几个小时之后听到他和其他同事聊到了另一个项目。午餐之前,我整合了几个人的观点,把做好的公号企划给他看,修改之后就交给了老板。接下来的几天都是我这样“逼着”他一步步去践行公号策划的。
当然,这和我们俩人的做事风格有一定关系。但是,总觉得小伙子是在被动做事,才导致即便他有好的想法也缺乏行动力去践行。我想,这多少和他只求不被开除的工作态度有关。试想一下,如果他的出发点是希望从做公号这个项目上学到一些采访、编辑、摄影、沟通等方面的技能的话,他在工作上至少不需要总是被别人推着往前走,更不必成天担心被老板开除了。
我之前从公立学校辞职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参加过很多面试。看过我的简历之后,那些面试官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你在学校做得好好的,又有编制,怎么就辞职了呢?现在那么多人都想考进学校当老师,你怎么就选择培训机构了?”第一次被问及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先是愣了一会。是啊,有稳定的工作不要,有安稳的日子不过,为什么偏偏像中了邪一样,如此义无反顾呢?想了一会之后,我说,“因为我想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想学更多的东西。”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给面试官听的,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都会尽量保持学习者的心态,把每一项任务视作挑战自我的机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以便积累更多的经验。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充电,提升自我。
可是,后来有一次,当朋友听到我说,“现在的工作比之前在公立学校的时候辛苦很多,薪水也不高,但还好,至少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她满脸不屑,“你都读那么多年书了,还打算要学到多少时候?现在最主要的是赚钱,没钱谈什么都是虚的。”以前对于钱,我觉得够花就行,可是有一天突然想到,如果余生要一个人生活的话,必须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行。我这才意识到光满足精神上的追求确实有些不实际。细想一番发现其实工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月收入那么简单。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在工作中所创造的价值,以及他/她对企业、公司或单位而言的存在价值。所以,虽然我在工作的时候学到了东西,似乎遵循了初心,但是,因为薪资不尽人意,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肯定,存在感较弱,心里难免产生了自我怀疑与对未来迷惑。正是这些怀疑与迷惑迫使我重新思考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另一个朋友,毕业之后开始打工。一年之后,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和有了一些人脉,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三年以后,他的生意趋于稳定。然后,他用闲置的资金和朋友合伙开网咖。数月前,网咖顺利开业。没过几天,他又和另外一个朋友合伙开茶室,这段时间正在装修。前几天,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说最近在考虑一个新的创业项目,等茶室开业以后就有时间践行了。同时在做这么多事,他应该忙得不可开交才对。但是,实际上他的生活模式是这样的:早上10点左右起床,然后开始打电脑游戏,下午不打游戏的话就谈谈生意或练练吉他,晚上是各种应酬及约会。对他而言,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挣钱。他说过,他的目标是在三十五岁退休。他所做的所有创业投资,和兴趣、自我提高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或许是因为目标明确,外加脑子聪明,他的工作除了给他带来了金钱,还让他有了更多的自由。他没有受限于八小时的上班制,不用期盼周末和节假日,对自己的时间有充分的使用权和支配权。所以,对他而言,工作并不是他生活的重心,反倒更像是生活的调剂,让他在闲散中“有点事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工作的另一层意义——满足自我需求。其实,它和自我提升并不矛盾,反倒还为自我提升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当然,有了平台不一定就能实现提升,这还得取决于如何利用这个平台。
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是在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之后,心里难免会有落差感。而在工作中这种落差感产生的根源其实是无法在经济基础和精神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面对这种失衡,有的人选择了得过且过,因此当初工作的热情也随之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满腹的抱怨和不满。但是,也有人找到了平衡两者的方法,例如他们选择了给自己更大的舞台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还有的选择了在工作之余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去成就更好的自我,以弥补在工作中的不如意和不称心。
对每个人而言,工作的意义各有不同。但是,如果能平衡现实和追求,面对工作的时候,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尽人意和怨天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