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有个新闻,舅舅送外甥上幼儿园,送错了地方。幸好孩子没事。
孩子舅舅想当然的以为,孩子就在他哥哥曾经上过的幼儿园,弟弟肯定就在那里了。
1
他只是舅舅,没有问清楚粗心了,偶尔送一次,错了地方,可以理解,更可笑的是,孩子的爸爸,也说错了幼儿园的名字。这不得不让人想到,爸爸对孩子上幼儿园,接送了多少?
又一个丧偶式育儿。中国有多少家庭,一家三口,看似美满幸福,也都知道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又有多少家庭的孩子的教育是以爸爸为重心呢?
女人自从结婚生了孩子,所有的重心都转向这个小生命,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都说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是两个人生命的延续。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柴米油盐的琐碎,以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曾经美好的憧憬渐渐被这些,琐碎的平淡所替代了。
记得自己有几年就是,老公在外地上班,周末回家两天,感觉他回家就是休息的,就是改善伙食的,就是放松身心的,为了支持他,理解他,做一个贤惠的女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扛。
每天早起做好早餐,叫大宝自己吃完去上学,收拾好送完二宝,骑着自行车上班,趁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快速解决午饭,然后把剩下的时间用来买菜。下了班,快速冲到幼儿园接二宝,路上顾不上她的什么小要求,也没心思仔细听她说什么,进门让她自己玩。
自己首先洗手,再冲进厨房,一边叮咛孩子,快点写作业,一边做饭,吃完饭收拾干净之后,洗衣机顺便塞进去脏衣服,检查大宝作业,哄二宝睡觉,迷糊中再起来,陪读大宝到十一二点,每天反复如此。
冬天天黑的早,两头不见天日,到周末,才发现,地板上一层厚厚的灰尘,老公回来不高兴,怎么家里这么脏,默不吭声。赶快打扫卫生,送孩子去课外班.....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
现在想想,那时候怎么那么好脾气,也真是感谢自己那些年的好身体,和对生活的一腔热情。
2
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陈建斌演的,《中国式关系》,他是一个机关单位的领导,经常出差,应酬。家,对于他就是旅馆和饭店,自己的女儿上高中了,至于高中几年级,不知道。
一心扑在工作上,可是最后工作还是没了,曾经在工作中,请他吃大餐,巴结自己的企业土豪,随着工作丢了,手上的权利也没有了。那些吃吃喝喝的哥们关系,自己落魄了,打那些哥们的电话,人家不是忙,就是在外地,他也看到了,曾经的兄弟,到此全部结束了。
当他回到家,才发现,常常被自己忽视的老婆,已经有了说心里话的人了,已经和别人拥抱在一起了。家,没了,工作也没了。
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人,工作再重要,可是离了你一个人,单位照样运转,家就不一样啊,人常说,你是单位的草,是家里的天。有多少男人,年轻时在单位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可是你想过没有,可到老了,退休了,你不回家吗?曾经恭维你的人,那些让你看着心里舒服的小姑娘,有几个还会来看看你?
高尔基说:“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风风雨雨,这些大大小小的磨砺,婚后大部分女人做到了,男人们回到家里,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还算好的,还算负责任的了。
那看家里不顺眼的,就像前段时间,南京街头抓小三这样的事,有多少男人重蹈覆辙?又有多少女人不相信爱情了,不敢走进婚姻了。
3
不管生活是什么样子,都是由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来诠释,你诠释的是正面的,你就活得轻松,你的格局就会放大,你若钻在牛角尖里,你就会痛苦不堪。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面目并且还能够热爱它。”这样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很多人所望而不能及的,包括我自己。
就在晚上失眠的时候,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的时候,瞪着眼睛,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还有没有活着的理由?看着窗帘缝隙透过的路灯,一晃而过的车灯,那些夜晚在外奔波的人,是做什么让他们放不下呢?比起他们,还有那些在寒夜中等公交车的人,觉得自己还好,还可以躺在舒服的床上,人们都很辛苦。在这样的为自己诠释,给自己宽宽心,失眠也不那么痛苦了。
不吃药的时候,夜夜如此。早起看着镜子,眼睛浮肿,发黑的眼圈,哼哼《醒来》歌,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
自嘲一下,阳光依然灿烂。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