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甲班和乙班闹矛盾,甲来抢乙的东西
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试着站在自己、第三方和对方的立场设想他们的情感。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渐渐的就能了解自己。而且这样的做法会让你发现,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会看到世界真是惊人的不同。站在拥有许多员工的领导的立场,会看到许多至今曾未想到过的事物。
逸事:读过名作《镜子的法则》后,90%的人都流下了眼泪。主人公为了解决儿子在学校受人款辱的问题,在对心理学有深入研究的朋友的劝说下,给多年来与自己关系不睦的父亲打电话表达了感谢之情。电话中父亲放声大买,在沟通的过程中,女儿终于理解了父亲真正的想法。
运用这个方法,再次回到当时,他们会这么做:甲班来抢的时候,成为“自己”来想一想,然后再在旁观者的角度想想,再完全成为“对方”想一想,然后再次完全成为“自己”,最后再次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想想。然后和他们一起玩,不争抢最后所有人都很开心
剧本:
甲:走开,我们要玩。
乙:为什么?我们先来的。
甲:快点,磨磨唧唧的。
乙:不行,我们先来的,凭什么给你!
甲:一个就行,你不是有两个吗。
乙:那我也不给你!
乙的伙计丙:怎么了兄弟?
乙:我玩的好好的,那个东西(甲)非要抢。
乙的伙计丙:喂,你,凭什么欺负人!
甲:哟,你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东西,老子劝你别多管闲事,要不然连你一块揍!
丙:怎么说话的呢?有本事比试比试啊。
甲:老子懒得跟你们吵吵,兄弟们(这里为甲的兄弟),上!
乙和丙:就你有本事,来啊,揍他们!(这里为丙和乙的兄弟。)
……#.@*!?...+#&%$
两败俱伤。
好的结果:
乙让给了甲一个绳子,最后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