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江小晚
图片来自网络
有的时候,我也会莫名其妙地焦虑。
可我才20岁啊,不愁吃不愁穿的大好年华,我在怕什么?
我知道。
我很害怕,到我三十岁时,别人都沉浸在当下的成就中,我却只能扯着嗓子喊:“老娘当年高考,没哪个朋友比我考得好!”
这话是事实,但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来,却是将曾经的骄傲都变成了笑话。
18岁的成绩,是未成年时的我拼命努力而来的回报,值得我骄傲一辈子,却不能沦为下半辈子撑面子的台词。
20岁才是未来的起点,我手握一份具有竞争力的文凭,便应时刻提醒自己,要应利用大学的四年时光去实现更多的提升。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90岁的人比80岁的人多活了十年,不是90岁那十年,而是20岁那十年。
迈入大学,经历大学生活,踏进社会,成为社会人……20岁这十年,说是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十年也不为过。
我考进了不错的学校,我拥有这四年,再也没有指挥棒告诉我方向,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我可以真正只为自己活四年,想想都开心。
这是支持我在高三那些夜晚埋头做题的动力。
大学生活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我可以专攻学术继续当学霸,也可以一心一意去在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但如果我可以将二者兼得,岂不妙哉?
我曾经想过,如何才能在“我喜欢的”与“我需要的”之间做到平衡,如今回首这充实的两年,我总结出几句简单的话。
1. 学习最久的技能,不要放弃
对我来说,学习最久的可能是英语吧。
从幼儿园到现在,英语也算学了大半辈子,如今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我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英语能力,不用再拘泥于应试了。
我很喜欢英语,喜欢去模仿喜欢的语音语调,喜欢看原文书籍,曾经为了考出好成绩而付出的努力,在如今发展成了日常的习惯。
所以我每天戴着耳机听广播,把喜欢的英文电影反复看,看得可以背下台词,看许多原文书籍,感受中文翻译与原文的不同。
我爸爸曾说,英语是技能,虽然在我工作后有很大可能用不上,但是为的就是一句“万一用上了”,万一在某个时刻我的英语派上了作用,那这么多年的学习就没有白费。
别的技能也是这样,虽然说“技能”一词令人感到功利,但俗话也说“技多不压身”,何况是学习很多年的呢?
那些从小就学的东西,早已经在身体里积累了岁月的力量,放弃实在可惜,如果在将来遇到了可以使用的场合,却发现自己早已淡忘,那真的要悔不当初了。
所以越是学得久,越有深造的价值。
2. 标准化考试,不要敷衍
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其他专业证书……这些就是所谓的“我需要的”,我不喜欢考试,以后也不会去编程,但我还是会好好准备,证书拿到一张是一张。
证书是很现实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并不能证明当下的能力,毕竟可能考完就忘记了嘛,基本上只能证明一句“我曾努力过”。
但是对于将来找工作而言,企业能够相信的也只有证书,而不是听我们口若悬河地胡扯。
考这类证书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建议避开期末考时期,也最好能在大四之前全部搞定,因为大四面临毕业、考研、出国或者找工作等各种问题,精力非常有限,再去应付标准化考试很容易造成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我见过不少人,快毕业了还在发愁四级,真不知道是基础多么不好,还是从来就没有认真准备过。
至少我选择了一个证书,我下定决心要把它拿下来,那就会专门腾出时间去备考,争取一次性搞定。
然后在下个阶段,准备我想要的另一份证书。
3. 有一项没有目的的爱好
我嘛,喜欢打羽毛球,还喜欢听歌。
高中的时候就每天一定去打球,哪怕就一刻钟也好,也曾经带领小伙伴逃了节课去打球哈哈哈,美其名曰给大脑补补氧气。
到现在读大学了,通常是晚上约一个妹纸去体育馆打球,打完了喝点水,戴上耳机去操场跑一跑,回寝室做拉伸,再去冲个澡,精神抖擞活力充沛,别提多舒服了。
除了运动,还可以是乐器,是读书,是做手工等等,真心地希望各位都能有一个讨自己开心的爱好,没有目的,也不求回报。
我看过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说父母从小逼小孩去学这学那,但是小孩长大后并不会以此谋生,费了半天劲学的东西根本就没用,所以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里解释道,谁说根本就没用了?
有用的时候超级有用的好吗?
可能是将来熬夜加班时,你可以抽空去做喜爱的运动放松身体;可能是与家人闹矛盾时,你可以沉浸在音乐里暂时抽离生活;可能是心情跌入谷底时,你可以用文字去驱赶负能量……
有句话说:给我一副耳机,就给了我另一个世界。这话真美。
4. 培养一个能变现的技能
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会做ppt,比我们套用模板做得都好,简直是拿ppt做出了flash的效果。
他现在一边上课读书,一边外接单子做,很早就实现了经济独立。我看他每天那么充实,还真心挺羡慕的。
对我来说,能实现变现的也就是写作了。
目前与某小说app签约常驻,也给杂志和自媒体写稿,每个月能有一点收入,买买化妆品败家足够了,拿着自己的钱逛商场逛淘宝,底气都更足。
我向来不喜欢大学生去发传单端盘子,在经济条件没那么困难的前提下,我不支持大家去吃没必要的苦。
但是像我同学那样,有的会做ppt,有的会拍摄,有的会做家教,或者像我一样专攻写作的,可能我们赚的不如餐厅打工的赚得多,但至少我们在赚钱的同时能有一点收获。
不管是提高了软件操作能力,还是培养了交际水平,或者像我学会了做公众号挣钱,我们这样辛苦不光是赚了零花钱,也是在给未来打基础。
当然,如前文所说,大学生的生活是可以选择的,钻研学术当学霸的可能没有时间折腾别的,但也绝对不是不好的。
我上大学前看某作者的文章,她的导师曾说,大学里如果又想好好学习又想兼顾工作,就只有少玩少睡觉。
我学英语,打球跑步,写小说,写文章,做公众号,无论如何都比我玩手机要好。
我希望我的时间可以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四年是我用当年的辛苦换来的,我必须对得起18岁的那年。
至少我的20岁,不能输给我的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