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妈妈来咨询我关于睡觉的问题。说孩子中午睡觉,总是1点钟上床,要闹腾到2点半左右才能入睡,常常是妈妈发脾气以后,孩子才哭着睡去。
其实关于睡觉的问题属于老生常谈,写过很多,也讲过很多相关内容,但是,家长面对自己家孩子问题时,仍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处理,找不到方向。
其实,我之前也有同感,看了书,觉得懂了,一做题,就懵了。书上写的育儿理论,别人介绍的育儿方法,看似都理解了,一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就不知道怎么用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规避,如何解决,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东西。
我们拿这个妈妈的案例来说,我们叫她石头妈妈。据了解,小石头有一次周末的下午兴奋的玩儿,不睡觉,石头妈妈问小石头,你要睡觉吗?小石头说不睡,妈妈就同意了。结果,到了黄昏时,孩子趴在沙发上睡着了,一觉睡到凌晨3点,喝了奶high到5点又接着睡到早上9点。从此以后,石头妈妈就学乖了,知道孩子下午必须得睡觉,而不是去确认孩子是不是要睡,否则一天的规律全部打乱了。于是,石头再也没有在凌晨起来玩儿过~但是,中午的午觉问题,为什么家长没有用同样的思路呢?每天都是1点钟开始睡觉到2点半才能睡着,石头妈妈为什么没有去找找原因来解决问题,而是死扛着,每天都以发脾气来解决孩子的午睡问题呢~
所有,当我们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要觉得某个方法还可以用,就懒得去变,懒得去调,而应该积极的找到原因,进行调整。还是拿石头妈妈的这个例子来说,我们先去找到一些变量:睡眠跟运动,饮食,习惯等都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就一次调整一个变量,去看看是否会对孩子的睡眠有所影响。
我们制定以下几个量来看孩子的变化:1,确认孩子是否是必须上床后玩儿一个小时入睡?还是说需要等到2点半左右才困?---通过改变上床的时间来观察和判断
2,确认孩子是否因为运动量不足引起孩子不困,不想睡--通过改变上午的运动量来判断
3,确认孩子的饮食是否对睡眠有所影响(看孩子的大便)--通过中午少吃一些肉,多吃一些菜,量上控制一下,看孩子的睡眠是否会更好
4,确认孩子是否不具备睡眠的能力--是否抱睡,哄睡,唱歌睡觉等方式更容易入睡
一次调整一个变量,找到影响孩子睡觉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孩子的具体原因进行干预和调整。通常,孩子的一个问题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可能是一个综合因素,当我们通过一次一个变量进行调整后,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是否有影响,然后,根据具体的原因去干预和帮助孩子,对孩子进行调整。
那么,如何确定要从哪些因素,哪些变量来进行调整呢?这个其实才是最难的部分,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我们不断的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学习育儿知识,记录孩子的习惯,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等,当我们对孩子越了解,对事情和概念更了解,就能更好的找到影响的因素。
方法倒是很简单~一次变一个变量,尝试一段时间,然后记录孩子的变化,调整变量,继续进行,以实验的方式和心态来研究和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所以,解决育儿难题,难点,其实就是思路~只要思路清晰了,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