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的现代人在念叨着“之乎者也”的同时,也以为着《诗经》时代的人们一定过着原始落后、粗鄙无趣的生活。在那个“放任野蛮”的黑暗时代,先秦老祖宗肯定在永无休止的为了一把野菜、一个野果、一只野兔而争夺,而奋斗。破旧不堪的居住环境、凄厉惨烈的痛苦哀嚎,茕茕孑立的孤独状态都是现代人对古人生活的一种臆测。
然而,面对《诗经》这样伟大的艺术性杰作,现代人无知的想象显得如此的可笑,可悲,可叹。
诚然,在《诗经》的世界里,古人的生存条件是严酷的,但饥馑使大脑敏感,艰辛却让心灵多情。他们歌唱,将日常的事物化为身体和歌唱的一部分,站在节气的脚上翩翩起舞。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川树木充满了《诗经》的世界,那单纯的音节,简单的哼唱却弥漫着旺盛的升机与活力,充斥着古朴的魅力。
或许正是因为生活的质朴,那些细微的美好才显得尤为珍贵吧。所以,《诗经》中,习见的植物都有美妙的名字,比如车前子叫“芣苢(fu yi)”“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一群年轻女子,头饰彩巾,手执衣裾,欢歌笑语,此情此景怎能不歌?“菲”是在平常不过的蔬菜——萝卜;“葑”,又叫蔓菁,今天俗称大头菜,它也被《诗经》寄予了浓浓情意,深深意味;因为,正是这些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植物,为歌者提供了生存的力量,歌唱的动力啊。
寒冬凛冽,阴风萧飒,一盏薄酒,几缕微阳;在忍冬的方向与轻扬的白杨丛林,在梧桐与榆树的轻声私语间嬉戏。几把茅草,几根树枝,几块乱石,构成了生活的全部,无欲无求,细心体会细小的乐趣和忧伤,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生命的诗意与美好。眼睛所见,耳朵所闻,心中所想都是歌唱的素材和对象。采采卷耳,不言桃李,啁啾虫鸣,荒野蔓草都是怒放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歌者,无人不歌,无处不歌正是《诗经》的魅力和美丽所在。
焦急等待,迫切渴望,热烈向往,刻骨思念,点点滴滴都蕴含生之趣味,一餐一饮,朋友相聚;一草一木,夫妻分离;鸟兽虫鱼,情人嬉戏都成为了笔下的旋律,或许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诗意的栖居”。用大脑思维,用灵魂歌唱,用心灵感悟,这就是诗意的生存。
《诗经》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自然、真实、怒放着生命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