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着活着,到底该吃些什么?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据说轮着吃一年都吃不完,所以这也是国人的自豪所在。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现在反而不知道吃什么好?八大菜系好吃是好吃,那个不是重油重盐,油脂及钠都超标,特别是那个川菜水煮肉系列,起油肉滑锅嫩炒起锅和调料蔬菜垫底,起锅烧热半斤油,往调料肉蔬菜上一浇“滋啦”即可,好吃是好吃呀,那个红油看着都对健康极为不利,天天吃非得三高两症不可。

  反观欧美饮食文化单一,无非就是意面、汉堡包、牛排、羊排、沙拉类。国外很多星级米其林无非就是各种烤肉类配蔬菜,但是欧美人并不是很喜欢中国菜,嫌油腻,中国菜在欧美并不得宠,反而日系菜得宠。

  根据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数据显示,心血管死亡率仍旧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等,你看看周围退休老人社区里,三个老人就有两个不是高血压就是糖尿病,这主要就是中国饮食文化导致的,米面油吃多了,高碳水摄取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我老妈对门有个独居老太太,75岁比我老妈小三岁,天天两顿饭,一大碗面条或者一大碗米饭,配两片腊肉,体重严重超标,导致膝关节严重损坏走不了路,高血压高血脂症天天吃药打针,满头白发比我老妈看着还要老十岁,反观我老妈天天蔬菜水果杂粮为主,老妈天天跟我唠嗑说“每天只能吃二两肉!”“老妈,你今天没忘记喝牛奶吧?”“喝了,早上就喝了。”七十八岁的老妈眼不花耳不聋,满头黑发里只有几根白发,没有任何疾病,天天晚上跳大妈舞,精神头特好。这两个饮食完全不同的大妈,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今天看视频,看见山东省心血管医生马欣教授不赞成张文宏教授提出来的,有关新冠患者、或者易感人群大量的进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也就是张教授去年提出的肉蛋奶的摄入,张教授认为要抗击疫情,要多吃肉蛋奶,这样才能有免疫力。而马欣教授的观点是,要尽量的减少肉蛋奶的摄入,要增加植物性食物,水果、杂粮、豆类、坚果的摄入,马教授认为这样可以使我们身体降低炎症反应,即使感染也不容易发展成为重症和死亡。

  视频中,马教授根据美国著名的医学院约翰霍金斯医学院,在全球六个国家: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的医务工作者当中,大概有三千多人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这中间有五百多人感染了新冠,还有两千多人对照他们生活方式的研究,尤其是研究饮食结构。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英国的医学杂志上,结论是蔬果、杂粮、豆类、坚果、植物性为主的饮食结构的人,即使感染新冠之后,发生重症案例的几率和风险会降低百分之七十以上。也就是说饮食结构以素食为主的人即使感染新冠也不至于发生危重症。

  我同意马欣教授的观念,并点赞了马欣教授。确实,生活中吃过多的高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刺激血糖和胰岛素飙升,加重人代谢性疾病,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无法抵御病毒。所以对于大多数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建议遵循每天净碳水小于150g 的饮食,低碳水饮食最大的好处之一,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降低血压、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而且在几周内就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为了我们的健康,记住哦,每天主食不超过三两,每天二两肉,一个鸡蛋一盒牛奶,蔬菜最好一斤,水果半斤,有坚果最好啦,坚果一两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