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可以登录了,当书写成为习惯,如果不能上线还真是很不爽。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每天都在看内容,为什么下笔时侯还是词穷语少的?今天有一个来自大师的转述说:可能是腹中笔墨无多!然后我想表述的是,七七八八的内容每天都会装不少的呀。然后人们又分析为:或者可能是没有仔细琢磨!
琢磨,有那么多值得琢磨的事情吗?
我琢磨着文化项目如何品牌化,以至于无可替代......
这个题目是不是有些范范了,一直以来都在品评,怎样的人生才可以使自己了无遗憾,可以让自己在总结人生的时侯是一个丰满的状态。想啊想,我觉得还是要做一些触动感强的内容,或者说也要经历一场千翻苦。如果有情怀、有思想而不去抒发,会不会算不够勇敢、不够有趣呢?
多年来无心吃苦,随心而为,兜兜转转,还是觉得不理想,没有俯视众山的感受。虽然不确定那种感觉是否真得有意思,但是没有过就是没有过。小朋友都有统帅千军万马的愿望,大朋友反到左思右想选择安逸,怎么也觉得不是滋味。我是不是要准备一下轻装前行,潇洒的、认真的、努力的、倾心的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呢?
首先是策划书吧,梳理核心项目,可行性分析,实施的条件,人员的贮备,市场的预期研究等等......
或者是不是要写一个进度表呢?好犹豫,好象也很不想累,要不要打一下脸,多一份清醒,算了不要,继续思想着,一定可以成就这个这个的。
有情怀,实现她,把人生过的丰富有意义,我铁定是要这样做的。哎呀,说的这么坚决,会不会又自已打脸呢?希望不要,人生没有不可能,认真认真一些。突然想起一句话:长立志者常无志!我我不是吧!
文化,是一个民族习惯的沉淀,多年来的传承,优化,演进。就象进化论里说的,优胜劣汰,我们的文化也会是这样一种状态,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周遭事物也会随之而变化着。这种变化会与我们的心想往之方向是一致的,纵然过程中可能会有插曲,但也只是插曲而已,总是要被修正过来,继续延着曲同的方向前行。
文化是服务于生活的,人类的生存需要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对于新生命体来讲。但同时,我们的成长过程也是对文化的一个真切体验,她的好与不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有,被检验,被修整。之后精进为更好、更适合我们的生存发展的一种情境。
看过很多不同的人生,会发现处在积极状态的还是占大比重。些许不幸福的人生,起源于不幸福的开始,所以我们很希望可以有力量多些努力去修正那些偏差,使起点的位置光明温暖。就国家层面来讲,好象我们国家是有提倡优生优育的。多么美好的愿望,我们的各级职能单位如果可以完成的近乎理想,那就会少很多不幸福的生命,也会使整个社会温馨可爱。
越说越自觉高大似的,从操作层面讲,文化的引导意义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