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蒂芬妮.斯蒂尔写的关于心理治愈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不可多得的佳作。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也就是没有在原生家庭中获得原始信任,这样的人缺乏安全感,为了逃避痛苦的感受,他们会形成相应的保护策略,这些策略会阻断与内心的联系,使人变得越来越脆弱,从而在心理和行为都陷入了困境。作者把人的内心结构进行简单的分类:儿童成分和成人成分;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与修炼,寻找内心的支撑,成为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内心的小孩
我们如何感受,有哪些感受,哪些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这些和我们的性格和童年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童年的经历会形成一种信念,沉淀在潜意识里,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感受、感知和行为。内心的小孩是对童年印记的比喻,用来描述性格当中由潜意识控制的那一部分。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都是作者用来说明如何解决问题的比喻。
阴影小孩
阴影小孩包括消极的信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负面感受,消极的信念包括:“我不够好”,“我很弱小”,“我不够优秀”,“我受人控制”,等等。负面感受包括悲伤,害怕,无助和愤怒等。并且在消极信念和感受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自我保护策略。阴影小孩代表我们自我价值受到伤害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感知脆弱的那一部分。
阳光小孩
阳光小孩包括积极的信念和所有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正面力量,积极的信念包括:“我生而美好”,“我是受欢迎的”,“我值得被爱”,等等。快乐的感受包括忘我,活力,好奇,自发性,生活的乐趣。是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尚未受损的那一部分。
内心的小孩需要找到家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自身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每个人都有4种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求,独立和控制需求,快乐需求和自我价值和认知度需求。这4种需求贯穿每个人整个生命过程。
关系需求
关系需求伴随我们的一生。包括爱情,家庭关系,与朋友相聚,聊天,跟同事相处,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写信和发信息,这些都是属于满足自己的关系需求。但在童年阶段,常常因为父母的忽视、拒绝或者虐待就收到遏制。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变得孤僻,难以建立关系;二是建立依赖性很高的关系,过度以来伴侣或者其他人。
独立和控制需求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需求,希望自己去探索世界,也期待独立行动。但孩子的独立需求经常会收到父母的阻碍和打击。有较强控制欲,保护欲和包办型的父母在这一点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造成孩子长大后出现:一是成人后仍难以独立,非常依赖那些帮他们承担责任的人;二是跟父母决绝的划清界限。
快乐需求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的需求。学习调节快乐和不快乐是生存的重要环节。于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容忍沮丧、延长快乐和抑制欲望的能力。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就在与教会孩子处理快乐和不快乐的情绪。很多父母很难把握这个度,要么严格限制孩子的快乐,要么就过度放纵。于是,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出现:一是反对享受,强制生活;二是缺乏纪律,过度沉溺于享乐。
自我价值和认知度需求
我们对认知度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人的认可,关系就不会产生。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父母的行为知道自己是否受到欢迎。就是著名的“镜像自我价值感知”,孩子会从照料者的行为获得自我价值感知。孩子无法理性的判断父母的不开心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很多父母因为自己生活的艰难,无法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呈现好的情绪。于是孩子容易出现自我价值感不高的情况,会对外界认知度有更多的需求。
从小养成的保护策略
童年的不愉快经历会凝固为负面信念,围绕核心信念,我们会形成相应的保护策略,用来逃避童年的伤痛。所有的负面信念都是因为四种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这些保护策略最后会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
13种常见的保护策略
作者在本书中讲诉了13种常见的自我保护策略,包括:逃避现实,投射和受害者思想,追求完美、美丽妄想症、追求认同感,追求和谐,过分迎合,乐善好施,追求权力,追求控制欲,攻击,“我愿意一直是孩子”,逃避、退缩和回避,自恋,伪装、表演和欺骗。对于每一种保护策略,作者都分别提到要尊重这种策略以及紧急援助措施,比如逃避、退缩和回避策略,其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在人生的早期阶段,父母比较强势,自己不能反抗也不能逃跑,就选择回避来保护自己。通过这样的保护机制,自己得以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成年后的自己要看到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逃避,而是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能够说出自己的权利、愿望和需求,这样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就会更加的自由。
看见就是疗愈的开始
观察自己的行为,看见这个行为的背后在运用哪些保护策略,看见就是疗愈的开始。阴影小孩和他的信念构成了我们现在的世界,我们的问题来自于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主观认知。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信念,也就能够改变自己的感受、思考和行动,重新构建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改变之前,我们要带着爱和包容来接纳、安慰和治愈这个可怜受伤的阴影小孩。
从保护策略到价值策略
“灰天使”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相处的人。他们是感知扭曲的人。这些人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去照见自己的需求,去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才会吸引到这样的人进入自己的生活。通过对这段关系保持觉察,从而认识自己,学习经验并从这些人的身上学习到有用的东西。这样的人就是你生命中的“灰天使”。但有时候,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灰天使”,因为我们也有感知扭曲的时候,让别人收到不公正的待遇,给他们带去痛苦。所以,自我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觉察是了解自己的开始
改变的基础在于:我们意识到实际状态,接受它作为现实。我们总是相信自己感受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所有东西。只有跟自己拉开一定的距离,才能分析这种实际的状况,才能看到我们的情绪和思考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不自信的人很难信任别人
处于阴影小孩的模式时,我们对自我非常的不确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时刻处于紧张、恐惧和不安之中,变得狭隘和充满攻击性。自己不自信,就不会信任别人,也不会对别人友好。作者给出的具体建议是:看见自我不确定,用友好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允许别人犯错,允许对方有所保留,允许对方也有处于阴影小孩的模式,等等。
有很多路可以回到家
回家之路,是一条抛弃保护策略,运用价值策略的路;是一条寻找自我、寻找内心支持的路;是一条允许自己成为自己,允许别人成为别人的路。
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
我们从很小就习惯了“镜像自我价值感知”的模式,以至于长大之后就经常启动这种模式,当我们在人际互动中,对方开始不再关心我们,对我们冷落,甚至对我们恶言相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按下暂停键,通过内心的成人自我告诉阴影小孩: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给予自己内心小孩家人般的理解和帮助。
允许别人对自己失望
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中唯一的失败就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依赖他人。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总是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不敢为自己的人生决定承担责任,于是总是迎合别人,听别人的话和按照别人的眼色行事。越是害怕别人失望的人越没有办法独立成长。每一个独立成长的人,完全可以让别人失望,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建筑自己的人生道路。
瓦解自己的反抗
依赖和反抗好像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都是没有主见的表现,都说明你在失去了掌控自己的能力。其背后的信念都是:“我得为你的幸福负责”,“我必须迎合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现在已经是一个自由的成年人,可以真正独立的决定你的所想和所不想,并且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兴趣和爱好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
很多对幸福感的研究都表明,当一个人能够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能够经验到极度的快乐和幸福。作者具体的建议包括:在生活中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提升技能,主动规划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自己
我们都仅有一次的生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允许自己成为自己,是我们获得自由的前提,更是建立成功人际关系的基石。需要我们全然接纳自己的缺陷、伤疤、错误和隐痛,剔除对完美的幻想和追求。需要我们去接纳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需要我们勇敢的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我们真实的活着。
成为自己,就是我们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