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看电影回来的路上,你在肯定我生活方式的同时,否定了你妈妈的生活方式。你说我的生活偏精神享受,你妈妈的生活偏物质享受。
我说:“也许是职业原因。”你说:“可能是。”
你妈妈是护士,工作偏物质的繁重,忙完身体很累;我是老师,工作偏精神的压力,忙完心里很开心。
不知怎么,又聊到你爸爸头上。
“他跟我之间时常沉默。家里有人来了,他表现得特别热情,然后跟人家说怎么怎么对我。人家走了之后,我们又尴尬的沉默。”
“这,不对吧!你这样说,一定是你对爸爸有误解。我记得你小时候,你爸从一大盆子的烧肉里找了最好啃的一块给你吃。你拿在手里,正准备啃,却掉地上了。当时你爸爸毫无埋怨,依然很温柔地说:没关系,宝贝,我再给你夹一块。
“你知道吗?我当时特别欣赏他那种温柔。我们面对孩子有心无心的错误,时常会大呼小叫:你怎么这样、你怎么那样、、、”
“嗯,我小时候他是很好。”
“他的很多做法都影响了我。不仅在对孩子上,对爷爷奶奶也是。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兴致勃勃地陪爷爷奶奶聊天。爷爷喜欢看《海峡两岸》,喜欢看新闻时事,看过后又希望有人分享。可是我又不喜欢听那些台湾吵架、世界战火等,你爸爸每次都特别有耐心地陪他,听他聊台湾局势、世界风云,而且还适时地与爷爷讨论,让爷爷越说越开心。你爸爸与爷爷奶奶聊工作的口头禅是:我哪哪做得好,都是因为得老爸老妈的真传啊!这样他优秀的所有功劳都在于爷爷奶奶的教导有方,爷爷奶奶听了总是特别高兴。这些都是我目前还做不到的。”
“嗯,他对爷爷奶奶是特别孝顺。”
“他对你也一样哦,你们对某些事的理解有偏差哦。比如,有一个坐公交事件,我记得听你说的好像是爸爸不在乎你,让你一个人去等公交车。你爸爸好像跟我说培养你独立应对的能力,比如一个人去等公交。所以,我觉得你对你爸爸可能有很多的误解吧?”
“大概是吧。有一段时间,他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吧?将工作的情绪带到家里,我们也没办法开心。”
“你能这样从工作压力角度想,说明你长大啦!是哦,大人的世界也没有那么容易哦。早前我就听说过,他的有一任领导对文字的要求近乎于洁癖者,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反复审查、反复修改,有时候甚至是某一处看不顺眼,也要让人再改,这能让他怎么办?而且你爸爸在那边工作,相当于异乡人在他乡,什么都独自面对,不像我在本地遇见什么事,同学朋友一堆。我们这里有一位老师是外地人,听说他与本地一个人最后拜为至亲,就是因为想找依靠啊。”
“嗯,这个我能理解。”
亲爱的小小姚,我希望你对妈妈的工作多包容,对爸爸——我们姚家的大少爷,我希望你真的要多多理解。他真的很不容易!那么孝顺的一个儿子,肯定也是一个好父亲。这是我今天,父亲节的晚上,转发中国青年报上《原来,我们一直都不懂父爱》这篇文章给你看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