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一、问题:简单的问题知道用什么知识来解,但是拿不到分数。
原因:简单问题考察的是知识的工具性,所谓工具性将某个知识点作为一个工具来解题。并且自己会这个知识点,但是问题一般出现在战略意义和战术意义上的双重藐视。跨越步骤,轻视过程表达,导致一个地方出错,整体出错。
解决思路:先易后难,把确定的问题认真解决,认真读题,不要跨越步骤,慢慢的读,认真的思考,心态放慢。行为上慢,这样的慢是为了快。特别是认真读题,不要跳跃步骤。
关于中档题:具有一定的挑战,要活在“当下”,做题就专注于该题的条件,认真阅读,一遍不成两遍。把题目乃至读三遍,确保闭上眼睛有能够想到这个问题。读题要有知觉,闭眼上还能看到问题,说明有深入的知觉。然后在大脑中演练解决过程。
关于难题:首先要有想法,而想法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的,要不懊恼,不气愤,抱着“玩耍”的心态。尽力试试,同时把握好时间。
我的思考:不管是简单题目,中档题目,还是难的题目,都应该注意过程的表达,首先应该有详细的过程,然后可以提炼一个流程或者表达模式,从这个视角上看过程表达是特别重要!
二、一切知识的学习应该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首先是产生想法,然后基于想法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是执行,获得结果。(我的跟进思考:在此基础上查看该结果的视角或者审视思路方案如何产生的,然后换一个视角能否有新的想法或者可否优化这个结果或者过程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关于提高能力与拿到分数:学习过程是提高能力的,成长能力需要在考场之外练就,考场上需要拿到分数,所以需要我们运用考场之外储备的工具,方法和思想解决问题。日常培养能力,不要关注分数,考场才是关注分数,不是提升能力的。比如步骤表达,一直认为自己会写,考场上就可以完成。
三、对于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要满足知道,要不断的升级迭代。不断的先进,进而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首先要熟练使用所掌握的工具方法,其次在使用工具的整合以及整合的标准化上。
工具标准化如下几个问题的追问:(个人修改)
1.拥有什么工具?(有什么)
2.能解决什么问题?
3.还有哪些工具能解决类似的问题?
4、这些问题结合之后会形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5.从新问题出发确定解决方案。
6.将该问题解决方案标准化。
有想法和方案后,需要进行标准化。
很多学生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例的原因有二:
①不能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考试中不能用更先进的工具又快又准的解决问题。
②日常学习中不能将正在解决的问题进行一般化与标准化,也不能生发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先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