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距上次提笔过了多久?写了什么?又为何写作?这些问题的答案,体现了写作的本质。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生活的项目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
饥饿时吃饭,沟通时说话,那何时需要写作,考试时?显摆时?都不是。
有时我们心里欢喜,有时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
亲自做的美食得到家人的一致赞赏,高兴得很,就写一篇《在厨房大显神威的我》;再看家人的笑颜,更觉温暖幸福。宠物去世,房间里到处都是它的影子,它的记忆,写一篇《你陪伴我,永不离开》;写完之后,悲伤情绪纾解了许多。
就像与朋友分享快乐,倾诉痛苦,写作的过程也是因着现实生活的由头,来进行情绪的梳理的行为。提起笔来,写的是我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即便是小说甚至神话故事,都充斥着现实生活的影子。艺术源于生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触发
同样是文章,为什么有的流传千古,有的却一文不值?是否触发,是重要的原因。
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
触发无处不在。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因此源于生活。如何高于生活?靠触发。作者从琐碎生活中有所感悟,并融入文章当中,使读者透过平凡的生活琐事,看到生活的本质。这是作者引领读者的触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寥寥几句,三千愁绪的李白跃然纸上。通过生动的修辞比喻,触发读者对作者愁绪的理解。这样的触发有助于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为引发共鸣奠定基础。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数从生活到人生的触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以石灰的千锤万凿触发做人的坚持与追求,从琐碎的生活提炼出人生的经验,激励无数后世视若等闲,直面人生。
有了这种触发,写作便不仅是现时的记录,更是对未来人生的探讨,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
不为谁而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根,立足于生活,又通过触发高于生活,指引人生。这样的作文,不为考试,不为炫耀,只为生活本身。
有的文章一味迎合大众,没有思考和灵魂,只能是一堆空话。反倒是不为谁而写的文,用最真的心写出最真的感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一次次思考,一次次修改,就是为了作出这种不为谁而写的文。愿你我,都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