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终将远离的朋友圈
一向后知后觉,直到2015年才开始注册微信号。冷落使用十多年的QQ, 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旧爱”就这样不经意间被“新欢”取代了。一度时间,“朋友圈”似乎是一项精神寄托。倘若哪日手机离身,总感觉丢失了什么,一种“烟瘾”犯了般的坐立不安。
翻看自己的朋友圈,多达数百人。统计一下,10%是家人,30%是同学同事,20%是孩子的同学家长,剩下都是陌生人。有多少能称得上“朋友”?内容也无非是养生、徽商、自拍、杂闻、鸡汤。真正有“营养”的少之甚少。通过朋友圈,并没有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生活中能说得上话的依旧还是那几个。“朋友圈”外延扩充越来越大,可内心依然寂寥。
也有一些优秀的人,欣赏崇拜,并向往结交的。可也只能做他(她)朋友圈的窥探者,对他(她)只能是高山仰望,换句话说人家并不“鸟”我。不是你关注了,点赞了,附议了,就能挤进人家的圈,“点赞之交”而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有“阶级固化”一说嘛,段位阶层不一样,交流不在一层次。且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来自勉,“小仙”还得继续修炼,待我飞身“上神”,再来与君在把酒言欢。
本来做一个“井底之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倒也“岁月静好”,可是通过“朋友圈 ”,顿感幸福指数却越来越底。甚至有负面情绪来袭。
我在家精心烹饪,她秀出五星级酒店宴席; 我加班加点挣面包,她在岛国悠闲度假,我端出蛋糕给孩子庆生,她发出孩子大型生日PARTY;我拍摄了收拾干净的房间,她晒出了第三套房……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朋友圈内一片欣欣向荣,只有自己生活最苦逼。别人的晒的,正是自己缺的。别人对生活常态的记录,到我处已经“基因突变”成负面信息,铺天盖地之势,长此以往,定会抑郁。
《新周刊》的那篇《滚蛋吧,朋友圈》说的好:“晒出你的开心,让我不开心一下。朋友圈里每个人都过得比你好。生活中所有的猥琐、逼仄、尴尬都在这里被裁剪了,所剩下的,是生活局部的真相。”
朋友圈中刷存在感的同时,也很喜欢关注些文章。倒也有些许收获。可有时也有些摧毁三观,颠覆常识的。
举一例,“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说法相信世人都奉为不变真理。可就有文章声称“生命在于运动”是错误的。并从位理学和命理学的角度 ,说人的器官如机械一样生命力都有定数,比如心脏,人一生跳的次数也是定数,如果剧烈动力,心跳次数会增加,会加速崩盘。并举以佐证,文化人比运动员长寿,寒带人比热带人长寿。心跳快的小白鼠比心跳慢的乌龟寿命短,仔细一想,好像也有些道理。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长寿在于不动”呢?穿上新买的”阿迪达斯’,一脚站在门外,一脚在站在门内,准备出门跑步的我“石化”在风里......
这信息爆炸的“朋友圈”,使我倒下的三观,再也没有站起。
手机滴滴作响,小红点一片,知道打开内容如同嚼蜡。可还是忍不住一一划拉开来。伤眼又费时,公交车上刷圈坐过了站也时有发生。朋友圈影响了生活又如同鸡肋般的存在。
有一个很火的词叫“断舍离”,我想我也需要来一次决绝。一口气,退了七八个微信群,清理了些不常联系的人,据然也没有什么不适感。
所以,你的朋友圈没有给你点赞,你的拉票没有给你投选,请原谅,不是不给力,请允许本宫暂时安静的离开。
愿圈里圈外,熟悉的,陌生的,你我他,各自安好!
2017.8.30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