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不,曾经的文艺青年,我今天必须坦诚我的心路历程了。警告!
跟现在很多人不同的是,我的文艺启蒙读物不是韩寒、郭敬明老师的书,而是朱老总写的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当时五年级的我,躺在床上捧着我姐的语文拓展教材,装模作样学习,读罢掩卷,泪水涟涟。我妈问我怎么了,我说被这篇文章感动了,说完这句话感觉自己一米八,我妈用嫌弃的眼神儿打量着我,心里估计在想,这么小就知道装X,了不得。
诚然,五年级接触文学作品已经晚了,后来大多数时间用来听刘德华的歌儿和遛狗了,加上我妈不会引导,我就这样没能年少成名,成为电影导演和抄袭犯,要知道我五岁就能背唐诗了,绝活。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一,到了初中,我发现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之乏味,简直人神共愤,天理不容。无奈之下,只能又把注意力放在了语文拓展书上,我发现任何一个阶段,语文拓展内容总要比课本有趣的多。班级慢慢地有了订阅的报纸和同学冒死带来的杂志,我是通过杂志来维持阅读快感的,尤其爱偷偷记下一些名人名言,期末考试时用在作文开头。颇令人愉快的是,那时我的作文开头基本是“XXX说过xxx”,先把语文老师镇住,逼着他打高分。这样的小伎俩用了两三次之后,语文老师似乎发现了什么,在一次例行谈话中(每周都会叫几个学生聊聊天,摸清我们的想法,然后亲切地予以指导。),他问我是不是读过很多书,最近在看什么书。他问我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说实话我真蒙了,支支吾吾半天没吭声儿,我说早过了读《红楼梦》的阶段,开始看凡尔纳的了。语文老师表情怪异,可能在想真能装X。
可能他是摸透了我的底,我的作文很少得高分了。
可张老师是谁呐?
我开始借同学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彻夜读,打着手电筒读,试图提高自己的文学造诣。
高中时,就去校园外的书店买杂志,想起来非常悲哀的是,在我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阶段,居然是靠杂志来了解新鲜事物,后来看过很多传记,知道名作家都是在高中甚至小学开始发表自己的处女作了,非常遗憾,我至今还没有在国内任何一家大型刊物上发表任何作品。天赋这个东西,只有在努力之后,才知道多么珍贵。
出于对精神生活的高要求,使我对枯燥的高中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以我的性格又不会表现得太明显,在高三时把自己憋出了内伤,休学半年,高中满打满算读了两年半。
到了大学,自由之风扑面而来,我跟十年没吃过肉似的,一头扎进图书馆,变态地是省出性生活的时间,从金庸的作品读起,逆流而上,(注意!要列作家名字了!此部分可跳读。)王朔王小波钱钟书杨绛刘震云梁实秋胡兰成胡适鲁迅老舍林语堂曹雪芹兰陵笑笑生施耐奄罗素福楼拜大仲马拜伦菲茨杰拉德毛姆马尔克斯刘墉沈从文张爱玲冯唐易中天曾国藩莎士比亚木心白先勇三毛董桥李敖萧红梁实秋乔治奥威尔卡佛欧亨利海明威古龙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川岛康成小泽征尔等,小作家的名字就不提了。
还有很多大大作家,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司马迁、福克纳和卡夫卡等人的作品,2017年准备读一遍。
读不懂没关系,先读一遍,看看杰作是什么样子。过了2017年,以后都不读小说了,看看非虚构类书籍如金融理财什么的。
通读之后,人物和情节都没记住,只记住一堆名字。以后在酒桌上“报菜名”没问题。
能说得出来的作家都二流的,很多小众的、牛X的作家作品还没读到,所以,我基本有空闲不会去嫖娼和赌博,小说他妈都看不过来。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学青年,以上作家的作品必读。
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张老师是个例外,他现在都以“老师”自居了,这人得膨胀成什么样儿。
现在我之所放弃文学青年这个身份,不在再这条路上奔跑,是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你还得看500部好电影(长城不算),读诗,看画,听音乐(周杰伦的不算),去希腊,去佛罗伦萨,就跟你花5万买身衣服,还得买十几万的手表,大几千的袖扣,定制皮鞋,奔驰车,英语口语流利,等等等。一句话,好马配好鞍,讲究的是:搭配。
所以呢,由于负担不起巨大的时间成本,我就三心二意挣钱,一门心思庸俗去了。
你以为读完那些作品就成文学青年可以跟女青年探讨文学再上床交流人性了?
别傻了,先去把学区房首付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