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概25年左右有一次大的经济危机,1907年股市大崩盘、1929大萧条、然后就是战后一系列经济危机,07年次贷危机。而最近各种关于新一轮金融危机将要到来的言论愈演愈烈,正直此际观看了这部精彩的影片。这部集齐了好莱坞顶级演员的传记片,让老生常谈的08金融危机有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更让人对真实发生的事件充满了好奇。
导演另辟蹊径,从几位做空市场的金融大佬身上入手,他们眼光独到的最先识破美国信贷危急,看穿了房产中介,银行家,信贷评级机构为了冲业绩而开始忽悠民众买房,银行业充满欺诈和谎言。这些金融投资人敏锐的洞察到房地产泡沫并做空而获利,且正确地认识到这些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群短视的银行家联合贪婪的评级机构利用民众的无知而形成的巨大经济危机基础上,带普通观众们再一次回温了当年的次贷金融危机。片中投资人紧急逃出辩论会场抢卖贝尔斯登股票的同时,华尔街巨鳄们也正在联手把垃圾CDO重新包装得更大更美往亚洲和南欧倒卖。看着最后的数字触目惊心,五百万亿美元退休金,债券化为乌有,八百万人失业,六百万人无家可归。由此深刻的认识到,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贷款人的风险信用评估太重要了。市场监管严格化,规范ABS、MBS债券买卖规则,才能进一步防范房地产等领域的泡沫做大做空,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的危害要引以为戒。
此外影片中通过浴缸里的名模、米其林厨师、黑杰克桌上的歌手,来浅显易懂的阐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生动的演示了次贷危机,做空和CDO等等本来枯燥难懂的金融术语,这种通过打破第四面墙来解释金融术语构成了很特别的节奏与喜剧效果,只是依然有较高的审美门槛。本片和以往的类型片有所不同,与其说是一部剧情片,不如说是对那场经济危机嬉笑怒骂的记录片。影片对人们行为的展现在镜头前总带着淡淡的一种荒诞,而这种荒诞的旋律对于它主题的展现又恰恰极其重要。电影更倾向于用略带戏谑但恰当而客观的角度去展现经济危机的一切表现,而非从道德或其他任何角度解读危机的起源,危害或其他任何东西。这种严肃而嬉皮的风格,始终贯穿全片,给人想笑又实在笑不出的淡淡战栗之感。影片的后半部分探讨了金融从业人士的道德困惑问题,也隐晦的描述了一个失去控制疯狂逐利的资本主义世界,无人承担风险责任的机制性缺陷。
就像影片中所说“真相往往象诗歌,根本不被当下人喜欢,芸芸众生已经习惯于醉生梦死地活在谎言中,制造并掩饰谎言,无法预感即将到来的危机。”这就是08年金融危机的社会基础。欺骗和短视不仅邪恶,历史上也从来没有成功过,但最后遭殃的总是民众。希望我们都可以“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