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是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而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阅读。女儿快四周岁了,我在和女儿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家长要爱上读书,并坚持下去。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她喜欢听书看书的习惯。那时因为她太小,主要是大人读给她听,她有时会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渐渐地,她就养成了习惯,每天晚上总要大人读上一段才肯睡觉。一点点长大,听的书看的字越来越多,她也能慢慢地认识了一些字,可以读一些简单的句子。小孩子天性活泼,很难长期地保持对书本的兴趣。我也没有强行要求她非每天看书不可,但有空闲时间,我自己也会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会书。有时她正玩得兴起,看到我在看书,就会爬到我腿上,和我一起看书,还不停地问这问那。爱好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不能让读书成为孩子的负担。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做好榜样,能时不时静下心来读书,对孩子一定会有个积极的影响。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挑选合适的书。
家长不仅要给孩子读书,还要会给孩子选书。给小孩子买书,首先要选择适合他年龄段的书,内容健康积极,文字灵动有童趣。儿童读物文字太成人化就会流于呆滞,难以引起小孩子的兴趣。女儿两周岁前几乎每天晚上读《宝贝睡前故事》,里面的内容都是传统的小故事。故事都是好故事,但书编得太过于呆板,说教意味太过浓厚。几乎每个故事都有标准的教育意义,没给小孩子留下思考的余地,封闭了小孩子的想象空间。国内少儿读物太缺乏经典作品,市场上很多要么语言过于成人化,要么故事太远离生活,显得过于枯燥。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些国外的经典少儿读物,买了一些,我女儿一下子就爱上了它们。原本每天晚上读一本,这下让不停地读,要催促很久才肯睡觉。
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会模仿书中人物的说话方式和做事方法。两三岁的孩子又处在语言敏感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语言和语气说话。有段时间我发现女儿很喜欢用粗鲁的语气和字词说话,还问大人酷不酷。问她在哪学的,她说在书上学的,某某(书上的人物)就是这样说话。原来是一本不知道在哪找到的漫画书,我翻了一下,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不适合孩子阅读。
三、读书要读出声,要有感情地阅读。
读书和看书是两回事,效果是不一样的。书读出声不仅会增强语感,还会增强记忆。声情并茂地读,会让小孩子体会出文字背后的丰富感情。少儿读物的故事往往比较简单,语言重复化,大人读起来可能感觉很没意思,往往会泛泛地读出来,倒像是读字不是读书。这样读出来文字就失去了它的美感,对小孩子也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很多好的少儿读物,语言虽然平实,但内容充满童趣。虽然作者是成年人,但写作的出发点不是成人,而是小孩子。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思维的切入点都是以小孩子的角度。像《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文字简单,却富有想象力,很美,有文学的味道,很有感染力。
四、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做朋友。
女儿在听大人读书时,对她不认识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图画,会不停地问,追问得很彻底,有时大人很难解释。因为有些在大人看来是很常识的东西,解释起来很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尽量使用她能理解的语言和事物去解释,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她慢慢体会。一册书听完后,她会急于描述给你听,和你一起分享书中的情感。有时还会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每当这时,我都会很乐意倾听她讲的小故事。她一边讲,一边手舞足蹈,时而欢欣拍手,时而眉头微蹙,样子很是可爱。有时讲着讲着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我就提示引导一下,然后她又接着讲下去。讲完了,还不忘问我一句:爸爸,你听懂了没有?
亲子阅读让书本伴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和女儿共同分享着书中的喜怒哀乐,也分享着女儿一点一滴成长的快乐。或许,对孩子最好的不是给予,而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