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胖哥读点书提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恰好我没看过,听书名感觉还不错,于是去找来看了看。这本书借用了《柳林风声》中的人物形象,不过没看过《柳林风声》也不影响本书的阅读,因为我自己就没有看过呀。大概花了四小时读完这本书,感觉内心有被触动到。
书中主角蛤蟆先生,是一个富家子弟,家里有酿酒企业、住着蛤蟆庄园,过着不愁吃喝潇洒自在的生活。可是因为一些变故,蛤蟆得了抑郁症,他开始失眠、酗酒,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甚至想要自杀。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蛤蟆与心理咨询师苍鹭进行了十次会面,在一次次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蛤蟆逐渐认清了自我,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心理咨询师苍鹭,也在与蛤蟆的交流过程中做出了一些改变。这是一本自我疗愈的书。
蛤蟆不常做三思后的决定,他要么冲动做决定以致追悔莫及,要么按照朋友建议去做,以推卸责任。直到在第一次心理咨询中,苍鹭告诉他,“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蛤蟆第一次认识到,有的事情,唯有靠自己完成,他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当苍鹭问蛤蟆“你感觉怎么样”时,蛤蟆才意识到自己从未进行自我分析,也不会描述内心状态。
在后面的几次面谈中,蛤蟆渐渐学会探索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蛤蟆从小在严厉父亲的批评中,成长为把顺从和依赖当成生活方式的人,他好像永远都没有真正地长大成人。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回忆起过去的种种经历对他造成的影响,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理解了内心世界真实的感受,他才真正开始改变。
苍鹭说“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不快乐”。情绪是自己选择的,要对自己负起责任来,才能有力量来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处境。
在书中提到,人生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他会本能地依赖和顺从他人,体验过去的痛苦情绪,学不到任何新东西。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可能就是在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最开始蛤蟆陷在抑郁情绪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他就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没有采取任何解决问题的措施,而是感性地让自己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人,总是在挑剔或教育别人,甚至进行自我批判。他总是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观念,并希望别人接收这些观念。在这种状态下,也是无法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的。一开始,蛤蟆以为自己没有“父母自我状态”,可在苍鹭的分析中,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一直在严苛地进行自我审判。
“成人自我状态”指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在这个状态下,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而不再受到父母的观念或者童年的情绪所影响。在“成人自我状态”下,才能思考当下,评估自己的行为,倾听别人而不马上驳斥。
书中还探讨了四种人生坐标,如下图。人生坐标的关键是搞清楚两个问题: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其实,每个人在童年就形成了一个人生坐标,然后构建出一个世界,去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预期和信念,由此,人生变成一个“自证预言”。
处于“我不好;你好”坐标上的人,常常觉得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所以他会善待别人,而把自己当成生活的受害者,觉得无法掌控人生,而容易焦虑、抑郁。这类人常常处于悲伤的“儿童自我状态”。
处于“我好;你不好”坐标上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喜欢评判和惩罚别人,以此证明别人的无能。这类人总是处于“父母自我状态”。
蛤蟆在与苍鹭的十次面谈中不断探索和学习,努力改变处境,最终从“我不好;你好”到“我好;你也好”的坐标,终于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选择了“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相当于选择了承诺,在往后岁月里,靠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展现出良好的状态。
当苍鹭最后一次问蛤蟆“感觉怎么样”时,蛤蟆说“我知道听上去有些俗套,可我的感觉就是很快乐。其实我对每一天都有期待,因为每一天都充满了让人激动的新的可能”。
蛤蟆终于找回了热情、有主见而又爱冒险的自己,他甚至有了新的事业规划和方向,毫不胆怯的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规划和想法。最重要的是,他不再忧郁,而是笑面每一天。
是谁在放声高歌?他是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