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写作的起因是,这世间能说真心话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负性自动思维”大概是困扰我生活最严重的一个心理问题,要真正去做一件事情太难。脑海里幻想的那些不良后果就像芦苇飘于风中,让呼吸都显得格外费力。
并不是没有朋友,只是需要一个开口的理由和互相理解的灵魂。
隔着不同的外在囹圄,才发觉理解是件很难的事。亲密如多年闺蜜,听到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急切地想显示世界的美好。
平时审美处事极为相似的同类,和我聊天时总是有意鼓励,那句陪我去医院的承诺背后总是让我幻想出一份战战兢兢的不安全感。
就连最了解我的家人,也觉得抑郁症是一切幸福的威胁,努力想让我明白其实所有不快乐都是我刻意追求的感觉。
我不知道可以说什么,怕自己被当成可怕的怪兽隔离疏远,也怕被装进别人心里的金丝笼小心呵护。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
那该多好啊。
我不必因为别人的不回复,努力在聊天记录里寻找自己惹人厌烦的可能,为牵强的自我幻想道歉。
我不必在面对亲密关系和机会时产生本能的畏惧,推开也许早已注定的幸运。
我不必受了委屈和欺负首先选择忍气吞声,再回头寻找不存在的错处自我洗脑。
我不必拒绝男生的暧昧示好,不一定都要接受,但绝不是全都要say no.
我不必在难过无力的时候充当朋友们的心理咨询师,为他们指点那些早就经历过无数次的绝望。
我不必假装喜欢那些我在意的人喜欢的东西,以此寻找每次聊天的共同话题,营造一个他们渴望的人设。
我不必受了不公还装出大度和不在意,不必面对过分的言语不多解释。
我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聊天是否还要开始,在转身离开时潇洒一些,在质问理由时表达出疑惑而非自责。
我可以伸出手拥抱那些温暖,也相信自己值得所有美好和机会。
我可以在心机婊作弄我之后藏起眼泪,但忍气吞声不再是为了逃避这些污浊,而是等待时机揪出一次她的过失。
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示好,不是收下礼物,但起码拒绝是因为我不喜欢,而不是我不值得。
我可以依旧为迷茫无助的朋友指点迷津,但善解人意并不是我拉拢人际关系的刻意。
我可以坦坦荡荡地喜欢我所喜欢的小众作品,不必硬着头皮假装自己喜欢那些网红爆款,和对方互相适应而不是单方勉强。
我可以面对无端的指责立马反驳,因为没错就是没错,解释只是为了让清白不被怀疑。
可是一切都还是假如啊~
事实就是我依旧重复生活在“不必”里,充当着那个也许不是我的“我”。
连续走亲访友,在外人面前已经不自觉去树立自己大度亲切的印象,却用力压抑心中那个雀跃到要冲出来的声音。
被冷落的感觉其实真的不太好,但我能做的只有等待,我甚至不敢去问一句为什么呢?
年少有为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并非难以企及。
可是不自卑,于我而言是比年少有为更具有挑战性的事。
或许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那天,我能够称得上“年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