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这样一句话:
“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事物的全部真相,而我们所了解的,也有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张图片。
偏见就是这样,未知事情全貌,自我的思维就先入为主,以自我的立场去给以置评。
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刻板效应,这些形成偏见的心理学效应,你一定有遇见过的,知晓这些心理学效应,更要知道如何避免自己产生偏见,也要避免被偏见所伤。
心理定律1: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也被叫做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就是人们所看到的模糊不清的光环,这是由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把太阳光或月光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学现象。
在心理学上,这能够透露出一种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人和人的接触和交往中,很难看清、看透彼此,形成的认识往往都是片面的。
一个人,如果人们给他贴的标签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人们会觉得他各方面都是好的;如果一个人的标签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偏见常以“流言”的形式被传播,以诋毁他人的形式而伤害对方。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被诋毁。还有的人对别人的偏见与诋毁摆出一副不在乎、大义凛然的样子,但是每一个成熟的人都懂得,这种偏见,带着仇恨的诋毁对自己的伤害有多大,它足够动摇群众基础和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被人诋毁是非常难以处理,这是小人的手段,它和君子间的议论完全不同,更令人悲哀的是,当一个人遭到诋毁的时候,很难有人站出来说“公道话”,此刻越解释,事情就会越糟糕。这种被误会,被侮辱的状态,特别让人崩溃。
规避方法:
人的品格标签,就是人们信赖的标志。平时多给自己种下好的名声,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和言行,如果把自己光辉形象塑造好,关键时刻,你给大家留下的美好的晕轮效应就能成为你的保护神。
心理定律2: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指的是人们很容易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通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很多时候,人们都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很多人觉得自己被别人当了炮灰,觉得自己被人利用,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投射效应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反而意味着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本身自己的想法有了偏差,例如过度防卫,形成对别人的偏见。
人们变得像刺猬一样面对别人,看到别人的时候,还以为别人是刺猬,要知道,当以这样一种满身盔甲的状态面对职场环境时,很容易让人劳心伤神,耗掉了轻松,耗掉了坦然,耗掉了做事的效率和好人缘。
规避方法:
很多时候,因为惧怕自己成为“炮灰”,人们容易夸大自己的价值,坚持自己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将别人反对的声音和不同的意见,上升为对自己的否定、排斥,甚至是压制。这时,人们的内心就会出现恐慌感,出于自己的保护,便会表现出没有理由的坚持和固执。也就是投射效应所反映的偏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的头上。
所以,不妨有时候和自己对对话,知道自己的心理底线,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在有原则的及出生,再与人有原则地合作,既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恰到好处的评判他人,与他人相处。
心理定律3: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也称刻板印象,是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刻板效应是常见的偏见根源,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等等。
人是有灵性的个体,刻板效应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就会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就会出现错误,导致偏见的产生,人际关系的失败。
规避方法: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抱怨刻板效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规律不是规矩,它不是用来打破的,而是用来遵循的。作为个人,应该注意到行为的细节,也许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就能够把你的性格的弱点暴露无遗。
所以,在生活工作中,就要善于利用刻板行为,尽可能注意一些细节的规律,遵守规律,从而保护自己,让自己显得更可靠,更值得信赖。
写在后边,
有人说,偏见是无知者的产儿,但我觉得偏见更是一把无形的刀,并且刀刀致命。
希望我们不要着急地把自己片面的看法,强加给别人,更不要因为自己某一些,其实不成熟的看法,试图改变别人的命运。更要理性思考,从多角度去看问题,那样生活中会减少很多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