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2年6月6日
【类型】短篇小说
【国别】中国
【作者】余华
【故事梗概】
本篇小说通过一个“傻子”——来发的自述,讲述了主人公凄惨的人生经历。
主人公在出生时因为“头大”导致母亲难产而死,自己也因此成为一个智力发育不全的低能儿。按他父亲的说法,读了三年书却一个字也不认识。在主人公十来岁时,父亲因为肺病离开人世,主人公成了一个孤儿,靠继承父亲给人家挑煤送煤的活计谋生。
父亲去世后,除了一个善良的陈先生知道来发的真名外,其他人已经不知道这个“傻子”叫什么名字,他成了他们逗乐的取笑工具,他们给他起了无数带有嘲弄、歧视的名字。
有一天,他们给主人公找来一只流浪小母狗,并取笑说给他找了一个老婆。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把那只又瘦又小的小狗养成一只肥壮的大狗,并和那只狗建立起了相互依靠,相互为伴的感情。可是那些人诱骗主人公,把狗捉住杀了吃。主人公残存的一点清醒就是当他们叫出他的真名——来发时,他会觉得心跳,他们叫他做什么他就甘心做什么!这一次他们叫他来发,让他把狗骗出来,狗因他而死,他心中想,以后谁叫他来发,他再也不会答应了。
【我的感悟】
象这种写社会最底层人物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写过,而且都成为传世作品。刘心武在讲《红楼梦》时讲过一个场景,就是迎春簪花,刘心武认为那个画面很美,不亚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和湘云醉卧石榴花,表现了曹雪芹对弱者的同情和赞赏。同样地,莫泊桑、契诃夫笔下的流浪汉、残疾人形象,都是呼唤社会多关注这些社会最底层人物的命运,多给以他们同情和关怀。给弱者以同情,这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余华的这篇《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主题我认为也如此。
【精彩片段】
1、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可是我一上街,我的名字比谁都多,他们想叫我什么,我就是什么。他们遇到我时正在打喷嚏,就会叫我喷嚏;他们刚从厕所里出来,就会叫我擦屁股纸;他们向我招手的时候,就叫我过来;向我挥手时,就叫我滚开……还有老狗、瘦猪什么的。
2、我想起来了,他们叫我叫得最多的是:喂!
3、陈先生说到我有自己的名字,我叫来发时,我心里就会一跳,我想起来我爹还活着的时候常常坐在门槛上叫我:“来发,把茶壶给我端过来……来发,你今年五岁啦……来发,这是我给你的书包……来发,你都十岁了,还他妈的念一年级……来发,你别念书啦,就跟着爹去挑煤吧……来发,再过几年,你的力气就赶上我啦……来发,你爹快要死了,我快要死了,医生说我肺里长出了瘤子……来发,你别哭,来发,我死了以后你就没爹没妈了……来发,来,发,来,来,发……”
4、翘鼻子许阿三他们要我和狗晚上都在一起,我想了想,还是没有和它在一起。这狗一到天黑,就在我门口吧嗒吧嗒走开了,我也不知道它去了什么地方,天一亮,它又回来了,在我的门上一蹭一蹭的,等着我去开门。
5、白天,我们就在一起了。我挑着煤,它在一边走着,我把煤送到别人家里去时,它就在近旁跑来跑去跑一会,等我一出来,它马上就跟上我了。
6、我一个人想了很久,我知道是我自己把狗害死的,是我自己把它从许阿三的床底下叫出来的,它被他们勒死了。他们叫了我几声来发,叫得我心里咚咚跳,我就把狗从床底下叫出来了。想到这里,我摇起了头,我摇了很长时间的头,摇完了头,我对自己说:以后谁叫我来发,我都不会答应了。(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