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近来可好?
朋友见面寒暄或在微信上打个招呼,简简单单地问上一句,其实往往并不期待一个很具体的回答。
所以当被问及时也就含含糊糊地给个回复,“挺好的”,然后进入正题。
但其实,脑海中不自觉地会把近期的日子飞快地扫过一遍,有不少的好,也有些不好,只是不方便真的展开来说。
而问的人,也并没有做好听的准备。
作为父母,我们也会常常关切地问在外读书甚至已经工作了的孩子,“最近过的怎么样?” 而且很期待一些具体的回答,而不是被敷衍了事的一句“就那样吧”。
但是说句老实话,我们的内心深处,期待的恐怕只是孩子们能给我们说说他们生活中那些可以让我们感到放心的细节,比如吃的还不错,和朋友经常有些社交活动,功课虽然多但成绩挺好,工作虽然忙但能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也相处融洽。
我们其实并没有准备好去听他们的抱怨和不顺利,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的各种不好。
但谁又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呢?
就算是那种看着很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还是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的过去曾经是一路领先轻松捧回各种奖项的学霸,进入名校之后和一群各方面都极其优秀的同学们在一起,忽然发现自己学的并不轻松,甚至沦为了凤尾,内心深处不再乐观自信。
有的遭遇了人生第一次的感情挫折,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倍感孤单。
有的在就业的竞争中,发现了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
有的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步入职场,忽然明白什么叫江湖险恶。
有的在学业或者工作压力之下身体出现状况,忍不住开始问自己,这么一直的刻苦勤奋,废寝忘食,是否真的值得?
而当他们遇到种种不好的时候,他们会和我们来说吗?如果说了,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
我们内心对于那些“不好”的抗拒来源于我们背负着作为家长就要给出答案,提出解决方法的责任。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束手无策。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随时对我们说说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各种不顺利。我们不一定有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但我们希望了解并会全心地接受他们真实的状态,我们愿意听他们的抱怨,和他们一起分担那些焦虑。
其次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一起接受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生原本就是一段段的经历和遭遇。顺利也好,困难也罢,都是我们成长中的一部分。凡事有得有失,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他们可以接受脆弱,我们也会接受脆弱的他们。
学会倾听,也鼓励孩子们愿意倾诉。让生活中的各样坎坷,最终成为一个个虽然并不轻松完满,但却值得回味收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