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具有多种形式的句式。有些对联,只是用于消遣娱乐之用,有的用于衬托节日喜庆的氛围,而有的则寄托了或有趣、或悲伤的故事。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相传,唐玄宗时期,杨国忠由于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出他的丑。有一次,杨国忠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约李白来对对子,以三步为限。
当李白应约而来时,刚进门,准备已久的杨国忠立刻出对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后,不慌不忙地请杨国忠起步,并立约“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大喜,但熟料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
虽然这个故事无法考证,但消遣消遣亦无不可。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1924年,是60年一遇的甲子年,云南有一秀才和文华以此作一上联: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并张贴在街口征对,承诺能对出者将以薄礼相酬。和秀才本来以为此对绝难,却不曾想第二天就有人一举人叫王树和的,对出了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难能可贵的是,王举人对出后,和秀才坚持要送酬礼,而王举人坚持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此联为明朝名臣杨继盛在狱中所写,为千古名联。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嘉靖二十六登进士第,三十二年,杨继盛上任刚一个月,就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被严嵩假传圣旨,投入死囚牢,并且廷杖一百。
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用以止痛。但杨继盛以“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所拒绝。于是杨继盛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断筋二条。
严嵩本想将杨继盛杀死,但在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等人的保护下,一直在狱中存活了三年之久。在狱中,杨继盛自挽绝笔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终于,在嘉靖三十四年遇害。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此联出自《三国演义》第77回。
关羽历来被尊为武圣,是忠义的代表。《三国演义》中,关羽死后被封为神,常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后人题此联于庙前。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于天。
相传在雍正年间,有一位颇有才华的老童生,因为性情耿直、没有后台,一直落第。
可他仍不灰心,继续应试,考官看见他的名字很不高兴,随手将他的考卷丢在一边,还吟了半联来讽刺他: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语气尖酸刻薄,老童生听后十分感慨,一气之下大声吟出半联来回敬考官: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于天。
将考官的徇私枉法,凭人情录取秀才的恶行尽现出来。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任山东当县令时,一位老先生状告某户人家没有支付他教学的一年酬金八吊钱。还被反说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论却被乱拳打出,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郑板桥听罢,决定出一联来验证老先生是否有真材实料: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对的是: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立刻就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据《笑笑录》记载,唐伯虎曾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但商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满意。于是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结果商人大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