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疫情,到现在还未开学,宅在家里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国家做贡献。闲来无事看看相关的教育丛书,也算是拓展一下自己的眼界。有幸结缘了方华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不愧是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局长,他的眼界着实让我惊叹不已,最近阅读到《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章节,我的感受颇深。有人说从老师备课开始,有人说从老师走进课堂开始,有人说从上课开始。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我从未想过,上班十余年,上课就好像是上学那会儿班级那几位踩着铃铛进教室的学生一样,从来不愿意提前走进课堂,等到了班级,班上已经乱哄哄,然后再苦口婆心的教育一番,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课堂是从管纪律开始的。说来也惭愧,深知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工作习惯,但是一下子也很难改掉。看了作者的几个观点后,深受启发。
在作者看来课堂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教育是双向的,教育是情感交流,教育是动态的,教育功能是因人而定的。是啊,良好的师生关系时维系课堂的最好保鲜剂,如果你和你的学生关系处理好了,学生们自然愿意上你的课,课堂效率也会很高,反之则可想而知。上一届,我作为班主任和大部分学生的关系都挺好的,平时鼓励他们学习,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对于后进生更是特别关照,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上课总是认真听讲。而我们班也有两位提前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只要当众批评教育就立马和你对着干,我没办法只能请家长来学校解决问题,但是事后我也没找他们聊聊,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所以这样的事发生了好几次,令我头疼不已,现在想来还是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建立好我们的关系,后来他们就对学习不敢兴趣了,而我也只能抱着只要不闹事就万事大吉的心态,任由他学习怠慢。这真的是对作者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
课堂从师生相互接纳开始。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而教与学的背后都是人。其实,教与学就是师生相互信任,相互认可的交流活动。作者的这一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当学生相信你时,你的很多教学任务就能很顺利的完成,有的时候是超额完成。记得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独幕剧,当时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非常着重地介绍了何为独幕剧,而且可以当做戏剧来表演,课堂上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的也很透彻,其实任务关系也很简单,主要是通过任务的动作和语言来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课堂上都有让他们圈画出来,课后我只是简单地布置了一下,如果感兴趣就可以私下演一演。等我第二天准备上新课时同学们都把道具准备好了,而且台词都背好了,见此状,我激动之余立马组织安排表演,没想到学生们演的还有模有样。
课堂从师生平等交流开始。关于这个观点我一直是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实践,可能是自己的印象当中有那么几个严厉的老师,所以理所当然认为老师和学生就不存在平等关系,好像只有老师不停地布置任务,学生必须顺从,按时完成。我曾经尝试过一两次,就像聊天一样,征求学生的观点,但是之前没有想好对策,课堂上立刻沸腾起来,场面一时无法控制,自那之后我就只好作罢。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难道老师和学生就不能和谐相处,像朋友那样吗,我想说,我也想啊,但我总觉得那都是那些能力很强的老师才能做到的,我就别想了。但是这样一来,我和学生的距离就越来越远,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很难了解他们,这对于课堂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要改变这种状况,渐渐融入进去,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
课堂从师生有共同愿景开始。这个共同愿景级是师生对课堂的期待,教育的原点首先是学生成长的回应。读到这里,我是感慨万千,我的课堂愿景就是我一个人对课堂的期待,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特点。有的时候上课有点在唱独角戏的感觉,无法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课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看着作者说的每一条都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我好像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以前我觉得是自己读的书少了,文学素养不够,看完作者的论述,觉得自己其实还是不够用心,费心,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