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热闹氛围中,年味似乎依旧淡薄,可新鲜事儿却层出不穷。电影《哪吒2》票房一路飙升,轻松突破百亿大关,成为春节档的票房黑马;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俏皮地表演二人转,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奇妙碰撞,赚足了观众的眼球。然而,在这一片欢腾里,Deepseek 的横空出世,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甚至在春节尚未结束时,就给不少人带来了职业上的危机感。
新年伊始,一切仿佛都在按部就班地预演着未来的模样。人们或许对电影票房和机器人表演一笑而过,不甚在意,但Deepseek 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它切切实实地冲击着现有的职业格局。年后,网络上迅速分化成两派截然不同的声音:“狼来了” 派将 Deepseek 视为洪水猛兽,仿佛人类文明即将被颠覆,地球即将被 AI 主宰;而 “稍安勿躁” 派则较为理性,他们认为 Deepseek 不过是比普通搜索引擎稍强一些,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神奇。无论持何种观点,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当 Deepseek 汹涌而来,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犹记小时候观看《西游记》,其中有一集孙悟空巧妙掉包银角大王的真葫芦,还一本正经地说葫芦有公母之分,最终让银角大王自食恶果。这看似简单的神话故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项新技术、新发明,其价值的实现,全然建立在使用者的驾驭能力之上。会用,它便是助力成功的“真葫芦”;不会用,即便拥有,也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 “假葫芦”。曾几何时,互联网、搜索引擎刚兴起时,大众的反应与如今面对 Deepseek 如出一辙。有人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法宝,奉若神明;有人则避之不及,满心抗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潮渐渐退去,生活依旧照常运转。就像曾经风靡一时的大学公开课,那时舍友们为了聆听英文原版公开课,不惜翘掉学校的正规课程,即便英语水平有限,也咬牙坚持连蒙带猜地看完。可如今,热潮早已消散,鲜有人再提及此事。
Deepseek 如今正站在流量与关注度的巅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然会牢牢占据大众的视野。但与以往任何技术变革不同的是,它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渗透更为迅速和深刻。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究竟该如何迎接 Deepseek 的到来呢?
积极融入,让Deepseek 成为生活与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应主动将其运用到日常事务中,多向它提问,借助它解决实际问题。就像有些孩子,或许还没掌握基础的 ABC 知识,却能凭借对游戏的热爱和探索精神,熟练畅玩外国游戏。这告诉我们,要敢于动手尝试,勇于在实践中探索,通过不断接触和试错,挖掘 Deepseek 的无限潜力。
把握尺度,坚决避免过度依赖。当下,部分学生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撰写论文,直接将任务丢给Deepseek;一些投稿者和视频制作者,也热衷于一键生成内容,全然不顾质量与原创性。我曾阅读过一些由 AI 生成的文章,虽然在语言组织和逻辑架构上表现尚可,甚至某些部分令人眼前一亮,但总感觉缺少了人类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过度依赖 Deepseek,不仅会导致我们自身能力的退化,更可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沦为 AI 的附庸。
理性看待,与AI 和谐共生。在不远的将来,AI 和机器人必将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善用它们,能为我们带来海量的知识和丰厚的财富,助力我们提升生活品质。因此,我们要以平和、理性的心态正视它们,既不盲目夸大其优势,也不无端抵触。同时,我们肩负着引导 AI 健康发展的重任,积极为其注入正向的价值导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在这场AI 浪潮中,我们无法置身事外,唯有积极拥抱 Deepseek,掌握与之和谐共处的法则,才能在变革的时代中站稳脚跟,开启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