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不安分其实就是喜欢折腾的意思。
闭上眼睛,让思绪带着记忆回到曾经过往的岁月。
该上小学那年我们家还在农村,报名第一天,母亲因为要照顾弟弟,要做永远也都做不完的家务,于是便把年幼的我托付给住在同一个村子的幺婆,因为幺婆正好也要带比我大一个月的幺爸去报名。
那时父亲在县城工作,平时也没有在家。于是我便拉着幺婆的手,走了半个多小时的田坎小路到了大队的学校。
幺婆的小儿子我本该叫他幺爸,但是因为他和我一般大,并且还和我同班,我从来都是直呼他的名字,一直到现在。
那时人口稀少,上学的孩子都离学校不远,不需要户口本什么的,仅凭家长介绍孩子情况就行。
当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的时候,我居然给自己改了名,我把名字中间一个‘’扬‘’字直接去掉了,由原来的三个字变成了两个字。
为什么要改名呢?就因为这个扬同羊谐音,平时同村的调皮孩子经常叫我羊子咩咩,还会冲完我扮鬼脸学羊叫的声音,让我非常懊恼。
所以趁母亲没有陪我报名,我居然胆大包天,自己做主把名字改了。至此,我就永远告别了羊子咩咩时代。
后来,每当想起当年小小年纪就敢做主改名的事,我就觉得非常自豪,可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有了比较独立的意识,心里也就种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
后来因为父母离异,本该是天真烂漫的童年就被生活的重压早早的甩在了身后。
那时母亲好像都没有把我当做孩子养,而是过早的把我训练成了一个大人。还没有上初中,我几乎就可以独自包揽家里的所有家务。
那时每当寒暑假,母亲都要去县城走亲戚办事情,一去三两天不回家是常事,我一个人在家照样可以独立的开门做生意。
那时我们家做餐饮,小面抄手,卤菜凉菜什么都卖。回想起当时晚上收摊后,连上楼睡觉的力气都没有的情景,现在还心有余悸。
后来个子长不高,我老公开玩笑说可能是当时太辛苦的原因。
(二)
后来我初中毕业考上技校进厂当了工人。
我工作的齿轮厂是一个大型厂矿,离县城几公里,属于国营企业,厂里效益也不错,比如,当时整个綦江县城只有齿轮厂的家属区烧天然气。
很多人都羡慕厂里的工人,收入稳定,工作时间比较宽松,美女帅哥们上班时虽然穿着工作服,一到下班,个个都换上漂亮的衣服裙子。舞厅,歌厅到处都是年轻人的身影。
厂里的工人女的50岁,男的55岁就可以正式退休,他们拿着稳定的退休工资,住着廉价的家属房,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生活没有很大的压力,日子悠哉悠哉。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很大一部分人觉得快乐,也从没感觉会有什么不正常。
但是,还是有极少部分的人觉得这样看似安逸的日子,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有时会觉得压抑,觉得焦虑,总觉得这样的日子一眼就忘到了头。
比如我。
其实曾经也是羡慕齿轮厂的正式工作旱涝保收,当时也没有公务员政府部门的概念,对于生活在小县城或者农村的年轻人,读书毕业后除了一个两个特别优秀能考上大学或者中专师范外,很多都是去到县办企业等小单位工作,能够进到我们厂这样的国营企业,真的是十分不容易。
这样的大企业基本都是招生本厂的职工子女,每年对社会开放的招生名额比例很少,比如某一年厂里技工学校一共招生200人,本厂子弟就会有190人。剩下的10人才留给教委统招。
那么这仅有的10人又会从哪里来呢?
就是当年中学毕业考中专师范落榜的优生。他们报考齿轮厂的首要条件是户口必须是纯居民才行,农村户口想都别想。
所以层层过关斩将,最后角逐胜出,收到通知书的同学,在每年的金秋九月,就能高高兴兴的到厂里的技校报名,每月拿上学校的生活费,经过三年的理论和实习,最后顺利进厂当上了工人,开始了自己真正自食其力的人生。
其实,读书实习那三年你是感觉不到工人工作的乏味和枯燥的。
那时虽然年龄已经十八九岁,但是其实你还是学生。读书功课也不算繁重,一半的时间进厂实习有师傅有同事,平时和同学结伴或春游或逛街,回想当时的技校生活比现在的大学生都舒服惬意。
因为考上技校就意味着工作已经稳当,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厂工作,所以根本没有现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烦恼和压力。所以,技校三年便成了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每年的七月是毕业进车间的日子。
一个月后第一次领到了人生中属于自己的报酬,那份欣喜那份激动,每一个技校人可能都不会忘记。
刚工作那两年,大家干劲满满,拼命做工时,都想着发工资时一定要比上个月多。
那时年轻身体好,从来不觉得累。晚上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第二天可以从上午一直睡到下午,然后身体又满血复活。
那时厂里效益很好,大家努力做产品,努力拿工资,按劳分配,收入喜人。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三年,大部分的人开始慢慢适应,开始融入进这样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生活。
慢慢的,厂里效益开始摇摆,工人到了车间产品不够做,事情少自然收入就少。
于是不安分的一些人就开始慢慢离开。(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