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别墨知识论
(别墨:战国时墨家各派均自命墨家的正支,视其他各派为“别墨”。)
正文:
今日读胡适《中哲》之别墨一篇,开始恍惚,无法理解,反复去读,终于略懂。世无天才,重复即成。在此,摘取笔记如下:
知三层:材,接,明。其意思是,“知觉”含有三个分子:一是“所以知”的官能,二是由外物发生的感觉,三是“心”的作用。
但是,这三物如何能同力合作呢?这中间须靠两种作用:一个是“久”,一个是“宇”。久即是“宙”,即是“时间。“宇”即是“空间”。须有这两种的作用,方才可有知觉。我们看见一个白的物事,用手去摸,才知道他又是坚硬的。但是眼可以见白,而不可得坚;手可以得坚,而不可见白。何以我们能知道这是一块“坚白石”呢?这都是心知的作用。知道刚才的坚物,就是此刻的白物,是时间的组合。知道坚白两性相盈,成为一物,是空间的组合。这都是心知的作用,有这贯串组合的心知,方才有知识。有了久与宇的作用,才有“记忆”。
知识又须靠“名”的帮助。《小取篇》说:“名以举寔。”我们用一个“人”字代表人的一切表德,所以见了一个人,便有“人”的概念,便知道他是一个“人”。
名分为三种:达、类、私。“达名”是最普及的名字,例如“物”字。“类名”是一类物事的名称,例如“牛”、“马”、“人”,凡是属这一类的,都可用这一类的“类名。”所以说:“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私名”是“本名”。例如“臧”、“梅兰芳”皆是这一个个人的名字,不可移用于别人。
《墨辩》论“知道”的分别,凡有三种:
第一种是别人传授给我的,故叫做“闻”。
第二种是由推论得来的,故叫做“说”。
第三种是自己亲身经历来的,故叫做“亲”。
墨子的“应用主义”,要人把知识来应用。所以知与不知的分别,“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这是墨子学说的精采。到了“别墨”,也还保存这个根本观念。
怎样能知道一个人究竟有知无知呢?这须要请他去实地试验,须请他用他已知的“名”去选择。若他真能选择得当,“取去俱能之”,那才是真知识。
这些“别墨”知道人生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知识”的节制的。“知识”之外,还有“欲望”,不可轻视。《经上》说:“为穷知而于欲也。” “为”便是行为。他说行为是知识的止境,却又是倚赖着“欲”的。
《经上》说:“义利也。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这比说“义即是利”又进一层,直指利害的来源,在于人情的喜恶。就是说善恶的来源,在于人情的欲恶。所以一切教育的宗旨,在于要使人有正当的欲恶。欲恶一正,是非善恶都正了。如何才是正当的欲恶呢?《大取篇》有一条公式道: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别墨”的乐利主义并不是自私自利,乃是一种为天下的乐利主义。所以说:“断指与断腕,利于天下相若,无择也。”可以见“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原只是把天下“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作一个前提。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27日
日阅读:读《老子·庄子》《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再读胡适《中国哲学史》,阅读1个半小时左右。
日锻炼:晨跑。
日总结反思:
晨起跑步,高台练习。听课精神,生活洒脱。不唱高调,必留底线。能忍且忍,难行能行。说我所做,做我所说。
读书当精泛结合。对与专业有关事,一定精读,居敬持致,约之以礼,切忌走马观花、一知半解。既要博观,又要精深,张弛有度,一阴一阳。赤子之心,吾性自足!
附第十四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3月2日——3月8日。
具体:
1.学习:学习《考研英语》、考研专业课;专业课;英语考试等三大类。遵循时间表安排,按部就班,学好每一天。
5.看书:哲学书《哲学简史》等;掌阅《辛弃疾词集》《六项精进》《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孟子旁通》等,纸质书《拖延心理学》《干法》等。(继续依次进行)
8.锻炼:晨跑。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