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

20240328《重新找回自己》-陈海贤

仔细思索,你会发现成长型思维的底层是自我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存在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因为“我有很多可能性”。拥有这种安全感的人,不需要保护某种特定的自我观念,也不需要过度的自我关注。他们突破了自我中心的束缚,转而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种视角下,“自我”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形成自身的过程,通过进入真实世界,通过与世界和他人互动,也通过接受挑战。从发展的角度看,自我是在应对现实的挑战中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而这个挑战的反面,就是让我们停滞不前,困于自我的挫败感。

人的本能是想进入“保险箱”。

所以在30年前“一窝蜂”地想进入国企:国企待遇好啊,虽然工资低,但可以分福利房。

但住房商品化之后,在国企的人发现自己微薄的薪水无力支付高昂的房价。

于是就跳槽去私企。

而私企也不是所有的都有丰厚的收入,收入高的,不仅日常996、007,甚至刚刚35岁,就面临裁员。

于是,从“起点”就进入“保险箱”就又成为了新一代人的追求:

连年高涨的“考公”“考编”“考研”人数,就是这种追求的外显。

看似是有追求,但其实哪有一辈子停留在一个岗位上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