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此篇论德政。
季康子问:“让人民对我尊敬和忠诚以及相互劝勉,该怎么做?”孔子答到:“对待百姓庄肃,则百姓尊敬。对待长辈孝顺晚辈慈爱,则百姓忠诚。提拔有才能的和教育才能不足的,则百姓劝勉。”
儒家德政的核心思想都在要求君主(统治者)首先自身私德的完善,随之可以在统治范围内上行而下效,而成一种社会的公德,完成儒家一种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理想。
这一套逻辑的依据在于人的“相习成性”论断,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经验。
但这一套逻辑他的科学依据在哪?
仅仅是因为人的学习模仿能力?
个人私德的完善和整个社会公德的建立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吗?
读《论语》最大疑问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