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成功的艺术创作者保持了普通人已经失去的特质:艺术创作者也总是在寻找孩子般的本真状态,但这样的状态是美妙的,也是危险的,绝大多数人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面对各种威胁和压力,大多数人从步入社会开始,一生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为了应对现实带来的各种威胁,久而久之,最终穿上了厚厚的铠甲,很难再细致入微地感受周围的感动。原本的柔软和敏感也逐渐在残酷的现实中磨平殆尽,渐渐麻木。于是只能麻木地选择了与其他人几乎相同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的生活风险更小。所以这种生活方式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大家面对着相同的现实,接受着相同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自然而然地形成几乎相同的三观,最终造就了一个足以约束整个群体的认知边界。如果有人以其他态度面对世界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理解,更无法容忍。除此之外,人们还总是在欣赏艺术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对其有实用的期待,这些都与艺术欣赏背道而驰。


无法提高审美的原因:

1:感性被抑制,缺乏感情的敏感。

2:因为鉴赏方向错误导致审美障碍

绝大多数人对于美的认识,最早就是接受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方式,而中小学美术基本上都是古典和谐的画面感觉,也属于当时的大众美术所主张的美感。大家走向社会之后的审美也主要来自于对电影海报、杂志插画以及平面广告等实用领域的产品,但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充其量只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商业图片而已,而商业图片的本质是去迎合大众,否则就不具有商业性,但艺术绝不是迎合,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但在大家并没有接触过太多真正的艺术品之时,大家都以为这些就是艺术的全部,甚至排斥更加独特的创作形式,这个可以理解,也是中国艺术表现形式长期遭到各种制约,更多的艺术形式大家根本就不曾见过。

3:因为对为作品表达内容感受的歧义性导致的审美障碍

4:对审美结果的“执念”导致了审美的障碍

也就是说,通过具体作品内容真正能够准确传达到观者内心的东西就有可能完全变形。无数固有的概念形成了每个人的认知模型。即便人们为了更加密切的感受艺术,努力不被自己内心现有的认知模型所局限,但这种局限必然存在,所以艺术品欣赏从本质上就具有误读性,是一个合理化的常态。所以艺术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个非标准的必要性的。因为除了绝对理性的科学概念的表达之外,包括语言在内的一切表达都具有歧义性。这种歧义性甚至成为无法回避的了常态,当艺术创作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很多人认为,确定的结论性表达只能表现较为浅显的内容,但浅显的内容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艺术来表达,用语言足以。而更加深刻和复杂的问题似乎都没有确切的结论,但经过对现实世界深刻观察和理性思考之后所产生的这些问题,似乎比结论本身更加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我们在很多作品中实际上无法得到清晰的审美结论,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结论,也不具解读的意义,所以同时也化解了歧义性解读的尴尬。所以大家经常描述此类作品的时候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也并非这么简单,很多作品没有最终产生审美的结论,但是确抛出了某种疑问,对于鉴赏者而言,至少得能够感受到这种疑问,这才是正确的欣赏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重新理解财富:完成12次认知升级 我们来对整个专栏做一次复盘: 你学习的第一个模块叫做:理解财富,在这个模块中,我...
    f8e0aa5c8708阅读 4,166评论 1 14
  • 2月只有28天,也就是说2月即将结束啦,今天是2月里最后一天,好好珍惜今天吧。 每逢佳节重3斤,更何况是才过完春节...
    Amy5ll阅读 703评论 5 39
  • 与进程有关的时间## 与过程有关的各种时间,如下图所示 - 到达时间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时间称为到达时间。 突发时间...
    飘渺丶_3c75阅读 1,989评论 0 0
  • 确证殷商甲骨文“甲子纪历”意义重大 确证殷商甲骨文“甲子纪历”有如下重大意义: 1、可知殷商“甲子纪历”与传承至今...
    翁卫和阅读 167评论 0 0
  • 一下午忙着上传学生参赛作品,然后赶去上托管课。忙碌的结果就是忘了看值班表,不知道自己今晚值晚自习,到家了才...
    静待花开1975阅读 16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