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可嘉

对待父母和仍健在的祖父祖母,以及外祖父外祖母,我们要孝顺。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旦长辈撒手人寰了,我们想去孝敬他们也不可能了,那是令人多么扼腕痛惜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在长辈健在时尽量给他们好吃好喝的;适当地给他们一点零花钱,这对农村老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因为他们没有啥退休金,想买个针头线脑或者小吃都不能;对于城里人来说也有必要,尽管那些老人或多或少都有退休金,但子女晚辈给他们的意义就不一样;另外带他们出去走走也很有必要,下班后或者节假日期间,健康的带他们去散散步,或者去往附近城市旅游一下,老人们的心情就不错;身体不健康的,也可以推推坐在轮椅上的他们去外面透透气,观赏风光旖旎的风景,对于不便行动的老人来说,不亚于仙丹灵药。

当然了,对于现在的戾气特别重的人来说,我说的这些无异于天方夜谭。现在的人大多在长辈生前不孝顺,在老人百年后却做尽了关目三,又是请花和尚念歪嘴经,又是化库烧纸钱放焰口,一场关目三做下来,动辄三四千块钱甚至上万块钱;他们是大老板,荷包里银行卡上的余额多得扎实呢,所以他们不惜一切地一掷千金;烧纸看人心,他们这是做给别人看的,假惺惺的,殊不知生前真孝顺才是最实惠的,人死如灯熄,他们在泉壤之下一个也得不到,有什么用呢?想做给儿女子孙看也是适得其反,因为这些人在老人健在时丑恶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谁还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呢?

古时候孝敬老人的例子多了去了,譬如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等。我们也不要这样走极至,为了老人要吃鱼,就去卧在能走坦克的河面冰冻上,况且那厚厚的冰冻你能不能靠些微的体温融化开来也是一个问题,就是在不知道有没有鱼的情况之下去卧冰,就是愚蠢至极的事情;像郭巨埋儿更不可取,何况现在经济条件好,也没必要为了让老人吃一口饭就把视作累赘的儿女埋掉,单是给你扣上一顶遗弃罪的大帽子,你就吃不了 兜着走;现在开帽子工厂的还是很多的,他们往往这也不行那也不可以,以前不是这样的,现在你这样做就是有违祖辈先例,就是大逆不道。云云,令人茫然不知所措。

我们不必像古人那样讲孝顺,但像我上述的尽可能孝敬老人应该做得到。我们不必说积善成德,对老人孝顺也可以看出你宅心仁厚,为人善良,单看孝顺这件善举其实就是一个人家的风水。这个风水安置好了,你家就会顺风顺水,做什么事情都很顺遂,简直就是心想事成,吉祥如意。这是有案可稽的。

话说不知哪朝哪代,也不知是城里还是乡下,有一个大男人对唯一健在的母亲轻则骂重则打,他的母亲见了他简直像见到恶魔,往往吓得魂飞三山外,魄散九云霄。因为他倒行逆施,对母亲忤逆不孝,他做事就诸多不顺,左右不如意。他去卖伞,可是当地十年九旱,大家都大旱望云霓呢,哪里有个雨下,他的雨伞卖不出去就窝在手上,亏了血本,元气大伤;他去卖粉,忽然一股狂风刮起,把他的粉都刮得无影无踪;他想张口喊冤,刚张嘴,天上一只乌鸦打他头上飞过,朝他嘴里屙了一泡屎,他的嘴就被塞得满满的,相传“吃屎”这个词语就是这样诞生的。他想投河寻死,来个一了百了,他妈的,生存是个难题,还不如死了干净。哪知就被一个好心人一把抱住,他是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生不如死。那人却给他指点明路,让他上山去大刹里求一个得道高僧,看看能不能给他指点迷津。

他就去了,求得道高僧给他指条活路,要求呢,不然的话,他活不成呢。那个和尚头上无一根头发,胡子却雪白的,长寿眉也雪白雪白的,仙风道骨,令人肃然起敬。他眼睛不睁,眼睛皮儿都不给他掀一下,他说能救他的只能是菩萨。他问菩萨是哪个,得道高僧说:“反穿棉袄倒穿鞋,菩萨打从西天来。”他想再问详细一点,得道高僧已飘然而去,转到大雄宝殿后面去了。

带着满腹狐疑回家转,到了家门口,看见乌灯黑火的,他不由的火冒三丈,就近前把门拍得山响。他娘正躺在床上为儿子久久不归惴惴不安呢,一听到关得铁桶的门被拍得嘭嘭响,她条件反射地吓得浑身发抖,她赶忙披上棉袄,也不管反正,出溜下床去,套上鞋子,着急忙慌地也不管前后,她手直抖,好不容易把煤油灯点上(那个时候还没发明电灯),她就举着如豆的煤油灯去开门。

门一打开,儿子就进来了,一见老娘的穿着打扮,他就明白了老和尚说的菩萨就是自己的娘亲。他心里就很难受,想起以前忤逆不孝的一言一行,他开始真诚地忏悔了。他跪在娘的面前,求娘原谅他,长跪不起。

从此他就很孝顺他娘,他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娘吃饱;宁可自己受冻,他也要让娘穿暖。日子渐渐的好起来,他做生意简直是风生水起,如日中天,后来还娶妻生子,他娘也福寿绵长,活到八十多岁,在那个年代,一个人活到八十多岁也是长寿的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的人跟他们讲孝道简直是缘木求鱼,对上人不高声呵斥就不错了,还能奢求什么呢?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像以前一家有好...
    Mr_稻香老农阅读 4,183评论 4 19
  • 【佛学与心理(34)】——百善孝为先(认知行为疗法) 一、感恩父母 是日午时,接女慰电,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倍感温...
    兴时态_198812阅读 4,857评论 0 1
  • 早上在送小宝上学的路上 ,小宝跟我说 :妈 你以后给我零花钱的时候,先拿200 给爷爷奶奶,他们每人100 ,而且...
    杨润秋阅读 3,511评论 0 5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维其疾之忧。” 古代孔子回答孟武伯孝心时,说过:“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孩子生病时的那种担忧、...
    何有于阅读 5,155评论 13 24
  • 古镇游记 文/谢亚乔 五一假期是我的青春年华里第一次单独陪妈妈出门旅游的日子。值得纪念! 妈妈出门的次数本身少得可...
    蔚蓝光阅读 4,125评论 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