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吴均《与朱元思书》

吴均,字叔庠,南朝时梁国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祖籍浙江安吉人。他做过奉朝请,并应武帝敕令编纂《通史》,上起三皇,下讫齐代,他只写完本纪、世家、列传,未完而亡。本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吴均擅长写山水风景,诗歌、散文等体裁多有涉猎,善使骈体四言文体,世称吴均体。本文就是采用这种文体描绘夹岸旖旎风光的。

信的内容,着重描绘了吴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顺江而下沿途所见所闻山水风景以及有感而发的情怀。

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作者所经历这一江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体概貌。

起首“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净”,这里消散的意思。由于,江河湖面多受冷暖气流交叉影响,常常迷雾缭绕,烟云弥漫。这里特意交代,经太阳照射,风停烟雾散尽,宽阔的江面上一尘不染,乘舟四望山清水秀,辽阔长空与碧翠的群山青青一片。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作者被身处美景所深深陶醉,任由舟船顺江而下。吴均贪婪地搜猎着目及所见的风光美景,把这一切牢牢刻在心上。吴均概括整个沿途风景,用了八个字“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形容。言简意赅,贴切生动。

余下部分即为第二部分的内容。详细描绘奇山、异水、山树、游鱼、好鸟、猿叫、蝉鸣等奇异景观。

形容水的清澈碧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沿途江水,清澈碧翠,无论江潭有多深都能清楚见底;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群清楚可见,连江中细石也能粒粒可数,江水就像透明的一样水中之物一览无余。

形容水的奔流湍急:“急湍甚箭,猛浪如奔。”,他形容湍急的江水,比离弦之箭都要快上几分;急流冲击河道上礁石激起的涛天巨浪,就好似那脱僵奔腾的骏马。这一比喻,让人们直观形象地领略江水的狂泻与奔腾。

描写山上之树:“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这里所谓“寒树”,即耐寒之树,应指松柏一类的树木。两岸高山之上,遍布着长年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

描写山之高耸绵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负”,这里凭借的意思;“轩邈”,高远的意思;“指”,向上的意思。山峰凭借高山争先恐后地直插云霄,众山峰争着向上和向远处伸展。高峰壁立,壁高千仞,两岸山峰相连一望无际。以上作者皆描写静态的景观,接着作者着手描绘动态景象。

描写泉水激石之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泠泠”,拟声词,流水声。清泉自壁而下溅射于岩石上,激起水花万点,发出“泠泠”声响。

好鸟争鸣之音:“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百鸟争相传唱,婉转嘤嘤,悦耳动听,好似韵律和谐的乐章。

蝉猿之声不绝于耳:“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声从早至晚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猿猴在山树间攀援腾挪长啸尖叫不绝。

写到此处,作者被眼前美景所深深吸引,有感而发。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鸢,”,指老鹰;“戾,到;“反”,通假字同返;“经纶”,这里作动词,有治理或经略之意。一心追逐功名利禄的人,望着眼前的美景也会平静身心,产生归隐山林之意;办理政务的人,看见这迷人盛景也会忘记琐事缠身而流连忘返。

描写丛林之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柯”,指树枝杈。树繁枝茂在上面遮天蔽日,即使在白昼也阴晦不明,好像黄昏时分;稀疏枝条相互掩映,晴空中的太阳时隐时现。

吴均此篇短文,略略百余字,却将百余里江两岸动静之景尽收眼底,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亲眼所闻、所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